首页> 中文学位 >MR导向腰椎间盘突出症细分型微创治疗策略选择
【6h】

MR导向腰椎间盘突出症细分型微创治疗策略选择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细分型并在MR导引下个体化选择微创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Proview0.23T开放式常导MR扫描仪,在ipath200光学示踪系统实时导向下,对经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的患者115例进行椎间盘旋切联合臭氧及神经阻滞治疗,突出椎间盘共115例,其中L3~4椎间盘13个,L4~5椎间盘65个,L5~S1椎间盘37个。膨出型LDH患者共28例通过双侧侧后方入路进针穿刺至椎间盘中心髓核处,行盘内萌核切割后注入60μg/mlO2-O3混合气体8ml,后退针至椎旁间隙神经根旁注射混悬镇痛液4ml及40μg/mlO2-O3混合气体15~20 ml。后外侧凸出型LDH患者共23例采用经侧后方入路进针,穿刺至椎间盘中心后,进行盘内髓核切割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及盘外神经阻滞;同时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进针,穿刺至突出物后缘突出部分进行盘外臭氧注射及神经阻滞。后外侧脱出型LDH共38例采用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进针,穿刺至突出物内,进行髓核切割联合臭氧消融及盘外神经阻滞治疗。椎间孔型LDH患者共14例、极外侧型LDH患者共10例均采用经侧后方入路进针,穿刺至椎间盘中心后,进行盘内髓核切割联合臭氧消融治疗及盘外神经阻滞;所有患者术后均住院三天,观察有无并发症出现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所有病例随访8~10个月(平均9.2±1.7个月),根据术、前术后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urnalof arthroplasty,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依据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中远期疗效。
   结果:所有115例患者患者在开放式MR导引下均一次性成功准确地穿刺至突出间盘,穿刺成功率100%,并顺利进行了MR导引微创治疗,术后JOA评分后外侧脱出型治疗组RIS>75%,手术疗效为优,其余四组均RIS>50%,手术疗效为良。经8-10个月随访观察,膨出型LDH患者术后3d时总有效率96.4%(27/28),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85.7%(24/28),术后3个月时总有效率89.2(25/28)%,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92.9%(26/28);后外侧凸出型LDH患者术后3d时总有效率91.3%(21/23),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78.3%(18/23);术后3个月时总有效率82.6%(19/23),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86.9%(20/23);后外侧脱出型LDH患者术后3d时总有效率94.7%(36/38),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84.2%(32/38),术后3个月时总有效率90.4%(34/38),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92.1%(35/38);椎间孔型LDH患者术后3d时总有效率92.8%(13/14),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71.4%(10/14);术后3个月时总有效率78.6%(11/14),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85.7%(12/14);极外侧型LDH患者术后3d时总有效率为91.6%(11/12),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66.6%(8/12);术后3个月时总有效率75.0%(9/12),术后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83.3%(10/12)。随访临床效果满意,除后外侧脱出型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1周出现椎间盘炎,经制动、理疗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外,五组均未出现硬膜囊损伤、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细分型对于选择合适的MR导向下微创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MRI经皮引导下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