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桥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CD34的关系
【6h】

骨桥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CD34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实验器材及试剂

实验步骤及方法

实验结果

一、 OPN在正常乳腺和乳腺癌中的表达

二、 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各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

三、 OP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四、 VEGF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OPN的关系

五、 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六、 OPN和MVD关系的分析

讨论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骨桥蛋白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实验背景及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经成为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尤其是沪、京、津及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例,近30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3倍。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发与转移,乳腺癌一旦发生转移后,患者的生存率将明显降低。因此降低乳腺癌的复发与转移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与治愈率的主要途径。
   OPN首先由Senger于1979年作为一种与恶性转化有关的磷酸化蛋白提取的,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深入。近些年来研究提示,它不仅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方面可能有价值,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在89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通过对CD34检测,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探索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旨在探讨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为防治乳腺癌转移复发寻找新的靶点。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乳腺外科、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89例;均为女性,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3.8岁。89例病理切片均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乳腺癌保乳术,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按Scarff-Bloom Richardson(SBR)分级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Ⅰ级22例;Ⅱ级36例;Ⅲ级31例。
   2.方法:所有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4um;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染色结果由3名病理科医师采用双盲原则评定。鼠抗人单克隆抗体OPN购自美国Santa-Cruz公司、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4购自美国LabVision公司。OPN染色阳性根据胞浆的染色程度及染色细胞百分率进行评分:基本不着色者为0分,着色淡者(黄色)为1分,着色深者(棕色以上)为2分;着色细胞占计数细胞百分率:<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0%为3分。将每张切片着色程度得分与着色细胞百分率得分各自相乘,为其最后得分(0~6分)。0~3分为阴性,4~6分为阳性。VEGF阳性细胞为细胞质或细胞膜有棕黄色颗粒出现,每张切片选择5个且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共计1000个细胞,阴性(-):阳性细胞数平均<10%;阳性(+):阳性细胞数平均≥10%。参照Weidner等报道的方法进行MVD计数,先在低倍镜(40倍)下全面观察切片选定癌组织内血管密度最高处,然后在高倍镜(200倍)下取3个视野分别计算所有染色的微血管,取3个测定值的平均数为该病例的MVD值。在计数微血管时,以与周围肿瘤细胞和结缔组织成份有明显区别的任何一个染成棕色的血管内皮或内皮细胞簇作为一个血管计算,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枝结构也作为一个血管计数。
   3.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统计处理由SPSS15.0统计软件包完成。
   实验结果:
   1.OPN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OPN阳性表达主要均匀分布于胞浆,少量位于胞核,光镜下呈棕黄色。本研究对象中,OPN阳性51例,OPN阴性38例。
   2.OP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OP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评分,高分化者明显低于低分化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伴有转移者OPN表达与评分明显高于不伴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OPN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均无明显关系(P>0.05)。
   3.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PN的关系:VEGF阳性细胞为细胞质或细胞膜有棕黄色颗粒出现:阴性(-):阳性细胞数平均<10%;阳性(+):阳性细胞数平均≥10%。本研究对象中,VEGF阳性58例,VEGF阴性31例。其中OPN阳性组VEGF阳性者33例,OPN阴性组中VEGF阳性者13例,OPN阴性组中VEGF阳性者25例,OPN阳性组中VEGF阴性者18例。VEGF的表达在OPN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4.MVD检测CD34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呈棕黄色。所有的病例的血管内皮细胞均为CD34染色阳性。癌组织MVD值34~163个不等,平均为83.63个。
   5.OPN与MVD的关系乳腺癌组织中OPN表达阴性、阳性两组组中MVD值分别为(68.42±23.45)条/HP、(94.96±31.03)条/HP;MVD值在OPN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实验结论:
   我们通过OPN和乳腺癌临床指标之间的分析发现,OP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肿瘤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OPN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均无明显关系。我们还发现VEGF、 MVD值在OPN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提示OPN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的过程,并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此前的研究还提示在乳腺癌中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都与早期转移、复发相关,且两者呈正相关,这些都说明OPN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并在肿瘤的早期转移、复发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甚至和肿瘤的预后相关。针对OPN的进一步研究可能对乳腺癌的机制以及通过抑制血管因素防治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