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基于Meta分析和ROC曲线的研究
【6h】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基于Meta分析和ROC曲线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

第二部分: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异常的Meta分析

第三部分:基于ROC曲线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性P300界值的确定

小 结

附 录

参考文献

综 述 多水平统计模型在Meta分析异质性控制中的应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大脑在外界刺激后300ms左右出现的正相波,可以反映大脑的注意及记忆等认知功能。在精神科疾病中,对痴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异常的研究较多。以往研究发现,P300潜伏期可作为痴呆患者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精神分裂症常伴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然而,关于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效能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1)单用P300潜伏期或波幅作为指标,判别的阳性率不高,可能原因是P300的影响因素(用药、病程、性别、年龄)较多;(2)联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虽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但复杂性大大增加。
   以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性别、年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可以减少上述混杂因素的影响,提高P300诊断的效率。然而,以往未见该类研究。
   目的:
   系统评价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FES)患者P300波幅和潜伏期改变的文献,了解FES患者与正常人之间P300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诊断精神分裂症时P300波幅或潜伏期界值,并探讨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上不同诊断点预测精神分裂症的效能。
   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寻找1990年至2010年期间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FES患者P300研究的文献,由两位评价员分别对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数据,对FES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P30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的方法,对影响P300波幅及潜伏期合并效应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ROC曲线对FES患者与正常人P300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按性别及年龄分层后,P300波幅或潜伏期预测精神分裂症时约登指数及ROC曲线中的距离变化情况,确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P300波幅与潜伏期的诊断界值。
   结果:
   共有1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13篇。通过Meta分析发现:(1)P300波幅:FES患者小于正常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0.83[95% CI-1.02--0.65],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3, I2=55%)。Meta回归结果显示,对刺激的反应(β=0.410)、靶与非靶区别(β=-0.671)及研究地点(β=0.460)是异质性的来源。亚组分析发现:小样本(n<80)、患者未用药、计数组、非亚洲地区、靶与非靶区别相似、靶刺激比率<0.2研究的异质性较低或无,大样本(n≥80)、患者用药、按键反应、亚洲人、靶刺激比率≥0.2研究的异质性则较大;各亚组的合并效应与总效应均一致。(2)P300潜伏期:FES患者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SMD=0.48[95% CI 0.14-0.81],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1, I2=86%)。Meta回归结果显示,靶与非靶区别是异质性的来源。亚组分析发现:大样本(n≥80)、未用药、计数组、非亚洲地区、靶与非靶区别较大的研究结果中,FES患者P300潜伏期长于正常人群,但研究间异质性仍较大;小样本(n<80)、患者用药、按键反应、亚洲人、靶与非靶区别较小的研究结果的合并效应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ROC分析中,用P300波幅预测精神分裂症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p<0.001),P300潜伏期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测则较差(p=0.373)。以P300波幅=5.097 μV为诊断点,对精神分裂症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4%和63.74%;按性别及年龄分层后,各类人群的诊断点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P300波幅在所有5类人群中诊断结果的约登指数均有所提高(1.8%~14.88%);分层后的诊断点能明显提高男性(25.01%)、25岁以下(22.22%)、40岁以上人群(28.80%)诊断指标的敏感度。
   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根据靶与非靶刺激的差异分组合并P300波幅能消除研究间异质性,使合并效应更加稳定,而国内相关研究的质量则有待提高;P300波幅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性别和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可以提高ROC曲线在高发人群中的诊断效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