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动脉分支型血管腔内移植物的实验研究
【6h】

主动脉分支型血管腔内移植物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分支型移植物的设计、制作

材料与方法

专利申请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新型分支型移植物的体外测试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新型分支型移植物的动物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课题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研究背景
   胸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率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低,对该类疾病的治疗趋势已逐渐转向腔内微创方法,这是血管外科界的重大革新。但是腔内器具的不成熟限制了腔内技术的发展,目前成品化的血管腔内移植物都只针对动脉的无分支区,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因缺少合适的移植物,一直是腔内微创治疗的禁区。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构型的主动脉一体化分支型血管腔内移植物,通过体外测试、动物实验,将新型移植物植入动物主动脉弓部,研究移植物在血管腔内释放的可行性以及植入后血管腔内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探讨采用分支型移植物对主动脉弓进行EVG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分支型移植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产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
   1.以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以及镍钛合金为原材料,采取我方提供设计方案、委托公司加工的方式,研制不同构型的主动脉弓分支型血管腔内移植物,包括近端分支型(移植物分支针对无名动脉干),远端分支型(移植物分支针对LSA),双分支型,三分支型。同时研制分体型主动脉-肾动脉和髂内外动脉分支型移植物。
   2.采取我方提供设计方案、委托公司加工的方式,研制装载上述主动脉弓分支型移植物的输送系统。
   3.设计新型体外血管模拟装置,使其较以往的体外血管模型更为贴近人体主动脉形态。采用体外血管模拟装置,对设计研发的新型分支型移植物进行体外测试,验证新型体外血管模拟装置测试移植物的效果,摸索最佳的释放方法,研究其释放的可行性及易操作性,解决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
   4.采用体重30~40 kg的普通杂种猪22只作为实验对象,在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不同构型的主动脉弓一体化分支型移植物植入实验动物体内,观察移植物在体内释放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其中,远端分支型移植物动物实验8例,近端分支型移植物动物实验8例,主动脉弓双分支型移植物动物实验6例。用MPA2000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测量移植物周围血管腔内血压,研究移植物对血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个月后行动脉造影观察重建血管通畅性,行头部CT平扫检查是否存在脑梗,最后切取主动脉弓行组织学检查。
   三、结果
   1.成功制作出近端分支型、远端分支型、双分支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血管腔内移植物并研制出装载上述移植物的输送系统;分体型腹主动脉一肾动脉和髂内外动脉分支型移植物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授权。
   2.新型体外血管模拟装置研制成功,所有上述分支型植物在体外血管模拟装置内均成功释放,释放后移植物完全张开,分支在位,形态正常,贴壁良好。
   3.在动物实验中,全组22只动物有22只成功完成分支型支架的植入。其中8例动物植入主动脉弓远端分支型移植物,平均手术时间93.5±12.1 min;8例植入近端分支型移植物,平均手术时间99.4±25.9 min;6例植入主动脉弓双分支型移植物,平均手术时间110.8±12.1 min。术后动物肢体活动正常,生物学性状无改变。
   4.术后第3个月随访,体重均有所增加,造影示:所有移植物均在位,冠状动脉、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通畅,未发现支架贴壁不良或狭窄。其中近端分支型8例以及双分支型6例行主动脉CTA检查可见移植物在位,分支血管显影。所有动物术后第3个月的CT平扫未发现脑梗。
   5.对实验动物主动脉及其分支腔内血压的测量显示,术后第3个月的动脉腔内血压与术前不存在差异(P>0.1)。解剖动物主动脉弓取出移植物时见移植物在位,形态良好,移植物分支通畅。主动脉弓组织学检查取移植物周围血管壁组织切片,在10-40倍光镜下未发现血管内膜损伤。
   四、结论
   1.目前我们可自主设计、制作出不同构型的主动脉弓分支型血管腔内移植物、腹主动脉-肾动脉分支型移植物、髂内外动脉分支型移植物。所制作的移植物符合医用植入材料的生产工艺要求,其规格可满足动物实验研究的需求,其输送系统可将移植物顺利压缩、装载其内,并送达指定位置释放。
   2.新型体外血管模拟装置可满足上述分支型移植物的体外测试要求,可以尽可能的模拟人体内血压、血流以及体温,并且可在DSA条件下对移植物进行测试。
   3.主动脉弓分支型移植物植入体内后,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血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即移植物主体和分支远端的血管血供不受影响。
   4.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支型移植物动物实验中,双分支型移植物实验时间最长,相对于单分支移植物实验,双分支移植物需采用三腔管防止导丝缠绕,此步骤增加了手术时间。
   5.三腔管/四腔管组件在双分支/三分支移植物的释放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各导丝和输送系统在体内发生缠绕。
   6.预置牵引导丝技术并不会对牵引导丝所在的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并未发现该技术导致脑梗的直接证据。
   7.采用预置牵引导丝技术的一体化分支型移植物腔内重建主动脉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其在动物体内释放效果好,锚定牢固,安全性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