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80株中国大陆新生隐球菌环境株表型和分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6h】

80株中国大陆新生隐球菌环境株表型和分子特征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课题设计

第一部分 鸽粪中分离新生隐球菌

(一)材料与仪器

(二)方法

(三)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生隐球菌表型特征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二)方法

(三)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分子特征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二)方法

(三)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动物毒力试验

(一)材料与仪器

(二)方法

(三)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新生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随着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AIDS患者的增多,隐球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新生隐球菌是隐球菌属的重要致病菌,属环境腐生菌,可从土壤和鸽粪中分离到,并被认为是人和动物最主要的传染源,主要引起人的脑膜炎和肺炎。隐球菌病,存在显着的死亡率,但只有稀缺的流行病学数据存在。国内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临床株,本研究拟对中国大陆新生隐球菌的环境株的基因型和分子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环境株与临床株之间内在的关系。我们试图进行从中国大陆不同地区鸽子粪中对隐球菌环境分离,从隐球菌病的病原特征、毒力、基因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概述,并对人新生隐球菌病的传染和流行的基本环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力求建立监测计划,以防止感染。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新生隐球菌环境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
   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我们采用CACA培养基培养了1372份来自中国大陆东、西、南、北、中大部分地区私人和公共养鸽场所的鸽粪标本,共分离得到80株新生隐球菌。另有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及标准株作为对照。
   2.实验方法:
   2.1鸽粪中分离新生隐球菌:获得新生隐球菌环境株。
   2.2新生隐球菌毒性因子:我们意在了解在新生隐球菌毒力表型特征。
   2.2.1荚膜:印度墨汁染色。
   2.2.2黑色素:隐球菌在含酚混合物的营养基生长并合成黑色素。
   2.2.3尿素酶试验
   2.2.437℃生长试验:影响致病真菌生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在体外条件下,隐球菌属中的其他中很少能在37℃下生长。
   2.3.分子生物学研究:M13-PCR结合ITS序列分析
   2.4.动物毒力试验
   结果:
   新生隐球菌环境株分离阳性率约5.5%,所有菌株37℃生长良好,有完整的荚膜,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序列分析证实它们都属于血清型A。M13-PCR显示,它们的基因型为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特征性的VNIc型,显示了与临床株的高度一致性。
   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的隐球菌临床株与环境株显示了高度的同源性,提示对于易感人群,阻断与相应环境的接触可有效防止新生隐球菌的感染。
   调查结果显示来源于集鸽鸽粪的分离率高于公共广场。可能的原因是,利用各地集鸽时间采集的鸽粪基本来自每户私人鸽友,其通风不良,鸽棚中地面和笼子中堆积的鸽粪也更厚,这些条件可能为新生隐球菌在鸽粪中生长繁殖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条件。另外,分离率还与地域相关,按照北纬200N~500N划分的3个区域,鸽群的标本分离率以200N~300N最高(G3,15.25%),其次为400N~500N(G1,5.45%),300N~400N(G2,5.1%)最低。可能除了与饲养条件、鸽子的活动习性、运动迁徙等有关外,还与气候条件紧密相关。提示相应的自然环境(温带)更适合该真菌的生存。这些原因与致病力及环境pH值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