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OMOM胶囊内镜单独或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治价值的研究
【6h】

OMOM胶囊内镜单独或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治价值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小肠处于消化道的中间部位,是其中最长的一部分,成年人的小肠平均长度约为5.0~7.0米,它是人体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对机体的能量代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小肠的走向并非直线形,而是迂曲徘徊的,且处于消化道的中间位置,在腹腔处于游离状态并被肠系膜约束形成了复合肠襻,在影像学检查中是诊断的难点部位。近年来由于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出现,迅速弥补了小肠检查中缺乏直观性检查手段的空白,使小肠病变的诊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大样本资料分析以了解中国人群的小肠病变情况;缺乏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长期随访,另外,国内外研究关于胶囊内镜(CE)与双气囊小肠镜(DBE)对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资料,对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 1.获取国人胶囊内镜检查大样本资料,明确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胶囊内镜在中国临床的全面应用提供依据; 2.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长期随访。 3.通过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其他小肠疾病中作用价值的比较研究,进一步阐明胶囊内镜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并探讨两种内镜(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联合应用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方法: 1、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至2012年8月期间完成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门诊和病房患者共1000例,其中男性609例,女性391例,年龄为11-91岁,平均年龄50.5岁。适应症分别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腹痛、腹泻、便秘、贫血、消瘦,临床疑诊炎症性肠病,小肠肿瘤,肿瘤标志物升高等。排除标准为安装心脏起博器、除颤器或其他的各种医疗电子装备者,妊娠妇女,有肠梗阻且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观察①胶囊内镜在全程小肠检测中的阳性率,及所检测到病变的类型;②由胶囊内镜传送至记录仪的图像的质量情况;③在胶囊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情况,患者吞咽胶囊内镜时有无发生吞咽困难,及检测过程中有无发生并发症;④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的转运时间;2、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共282例,其中住院患者为115例,门诊患者为167例;女性126例,男性156例,年龄10-90岁,平均年龄为63.7岁;所有的患者均已接受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检查到达回盲瓣),未发现可以解释其临床症状的阳性病变。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类型(显性、隐性)、最低的血红蛋白水平、输血量、先前的内镜评估、影像学检查评估资料,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长期随访。3、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2012年5月间在本院经腹部B超、上消化道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胃镜、结肠镜、腹部CT、核素扫描或血管造影等检查未发现出血病因而进一步行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127例疑诊小肠病变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6.5岁(12~83岁)。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病变的诊断率,及两者联合检查的临床价值。 结果: 1、1000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总体病变检出率为51.6%,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30.9%;在938例患者中,小肠病变的检出率为32.5%(305/938),诊断率为31.0%(291/938)。OGIB组胶囊内镜诊断率显著高于非OGIB组(48.3%:22.3%,P<0.01)。在腹痛和慢性腹泻的患者,胶囊内镜的诊断率分别为24.7%和18.1%,两组的诊断率均显著低于OGIB组(均P<0.01)。在检出的小肠病变中,小肠黏膜溃疡为最多见的病变,占17.2%,其次为血管畸形,占14.2%(44/309)。其他常见的小肠病变包括肿瘤(42,13.6%),黏膜糜烂(41,13.3%),克罗恩病(33,10.7%)和息肉(23,7.4%)。另有8例患者发现小肠寄生虫[钩虫,6(1.6%)、蛔虫,2(1.0%)],乳糜泻在中国人中罕见,仅占1.3%(4例)。总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CSER)为84.7%。2、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可解释为OGIB病因的病变诊断率为50.5%(141/279)。显性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诊断率高于隐性OGIB患者,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64.6%:56.4%,p>0.05)。胶囊内镜检查呈阳性组发生再次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胶囊内镜检查呈阴性组,但两组无显著差异(12.8%:6.7%,p>0.05)。多变量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胶囊内镜检查前需要输血和胶囊内镜检查阳性是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R,3.164;95%CI,1.463-6.844;P=0.003.RR,2.462;95%CI,0.115-0.813;P=0.018]。特殊治疗与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密切相关[RR,0.306;95%CI,1.095-5.535;P=0.029]。胶囊发生小肠内滞留5例(1.8%)。所有的滞留胶囊均通过DBE取出。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肠梗阻症状。3、双气囊小肠镜组的总体病因诊断率为59.1%(75/127),胶囊内镜组的总体病因诊断率为79.5%(101/127),胶囊内镜组的病因诊断率高于双气囊小肠镜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而CE和BDE的联合病变检出率达90.5%(115/127)。CE和BDE的诊断一致的患者有63(49.6%)例。81.1%(90/111)的患者在CE和DBE检查后进行了治疗干预,62.2%(56/90)的患者预后良好,26.7%(24/90)的患者的情况与检查前无明显变化,11.1%(10/90)的患者则预后不佳。双气囊小肠镜组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在胶囊内镜组中,10例患者因小肠狭窄而发生胶囊内镜滞留于小肠内,其中8例患者通过经口双气囊小肠镜将滞留胶囊取出,1例经外科手术取出,其余1例未予干预,密切随访,1年后胶囊自行排出体外。双气囊小肠镜操作及外科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1、研究结果显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好、依从性佳等优点。2、OMOM胶囊内镜在对OGIB患者的评估中有效且安全。胶囊内镜检查为阴性的OGIB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并不显著低于阳性患者,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一步行小肠镜检查。3、研究显示OMOM胶囊内镜和BDE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而两者联合检查对小肠病变的高诊断率在临床上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及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