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及抗药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6h】

中华按蚊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及抗药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一、中华按蚊的基本生物学

二、按蚊基因组相关研究

三、按蚊线粒体基因组相关研究

四、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中华按蚊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和分析

四、讨论

第二部分:中华按蚊线粒体基因组与进化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与结论

第三部分:中华按蚊代谢抗性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四部分:中华按蚊群体kdr突变型的检测及其时空动态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四、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华按蚊击倒抗性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1828隶属按蚊属(Genus Anopheles)、按蚊亚属(Subgenus Anopheles)的赫坎按蚊种团(An.hyrcanus group),在我国分布广泛,是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本研究对中华按蚊宏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拼接注释中华按蚊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构建了系统发育关系;并在基因组水平统计分析了与抗性相关的代谢解毒酶基因多态性,检测我国现场中华按蚊群体击倒抗性基因(knockdown resistance gene,kdr)突变型,分析击倒抗性的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变化。取得如下结果:
  1.采自山东北湖与曹县2个现场中华按蚊样本的宏基因组测序数据,经组装和初步注释后,预测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43Mb/276Mb,蛋白编码基因数为22164个/19587个。
  2.中华按蚊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076 bp,包含37个编码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和控制区。基于全部蛋白编码基因,构建的18蚊种系统发育树,分支合理、稳定,且置信值高;而单个编码基因的信息量不足。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按蚊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现于约9861万年前,Nyssorhynchus亚属的分化时间为约5114万年前,塞蚊亚属的分化时间为约7419万年前,按蚊亚属的2种分化时间为约5998万年前。
  3.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转移酶和非特异性酯酶等8个与代谢抗性相关的代谢解毒酶基因编码区,在中华按蚊的基因组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每1000 bp的SNP位点数从8.73到29.94,其中21.2%的SNP为非同义替换。
  4.对1996至2014年采集自我国17个省31个地点的773个中华按蚊样本的进行kdr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L1014位点存在点突变,共检测到4种等位基因,编码亮氨酸(L)的野生型TTG(62.01%),以及3种kdr突变等位基因:编码苯丙氨酸(F)的TTT(27.15%)和TTC(1.30%)、编码半胱氨酸(C)的TGT(9.55%)。存在10种基因型,包括野生型纯合子TTG/TTG(55.25%),突变型纯合子TTT/TTT(17.60%)、TTC/TTC(0.27%)、TGT/TGT(1.91%),突变型杂合子TTT/TTC(0.68%)、TTT/TGT(10.23%)、TTC/TGT(0.55%),以及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G/TTT(8.19%)、TTG/TTC(0.82%)和TTG/TGT(4.50%)。依地理分布分析,发现在我国中部地区,kdr突变型在中华按蚊群体中频率较高,且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在其他地区,kdr突变频率较低,部分地区并未检测到kdr等位基因,提示不同群体对菊酯抗性介导的机制可能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