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腕踝针对腰痛止痛作用的针刺点特异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6h】

腕踝针对腰痛止痛作用的针刺点特异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选择

(三)样本量的确定

(四)随机方法

(五)伦理委员会批准和临床试验注册

(六)病例分组与处理

(七)效应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八)数据管理

(九)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病例纳入、排除、脱落及试验完成情况

(二)三组患者治疗前情况

(三)三组患者治疗后情况

(四)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估

四、讨论

(一)腰痛的分类

(二)腰痛的发病机制

(三)急性腰痛的治疗

(四)中医对腰痛的认识

(五)疼痛量表的选择

(六)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七)研究的局限性

(八)研究的创新性及意义

五、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急性腰痛的Meta分析

科研工作和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验证腕踝针“按身体分区选择针刺点”的理论,即腕踝针的“针刺点”与“身体分区”的对应关系是否具有特异性,即腕踝针针刺点作用的特异性。
  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场所:上海长海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
  受试者:90例急性腰痛患者年龄20~64岁,病程为1~82 d,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干预措施:腕踝针疗法。特异针刺点组根据腕踝针“按身体分区选择针刺点”的理论针刺下6或下5针刺点;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分别针刺下2和上5针刺点。三组受试者均腕踝针治疗一次,留针30min。
  结局评价指标:治疗前3min和治疗过程第5、10、15和第30分钟(拔针后),分别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受试者活动腰部时疼痛情况;用重复改良的Schober试验(MMS)观察腰椎活动度;用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ETCS)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预期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治疗前SF-MPQ、MMS和ETCS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F-MPQ所有项目的评分在第5、10、15和30分钟(拔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在第5、10和15分钟,特异针刺点组的SF-MPQ多项评分(除PPI外)与治疗前的差值高于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P<0.05)。治疗30min后,特异针刺点组的SF-MPQ所有项目的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高于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P<0.05)。三组MMS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特异针刺点组MMS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高于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P<0.05)。特异针刺点组的ETCS所有项目评分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的ETCS所有项目评分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个别患者出现轻度皮下出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腕踝针特异针刺点及非特异针刺点针刺均能对急性腰痛患者起到止痛和改善腰椎前屈活动度的作用,但特异针刺点的作用优于非特异针刺点。
  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IOR-1500713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