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药物治疗和支架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6h】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药物治疗和支架成形术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SAMMPRIS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药物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将探讨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药物治疗的病程转归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积极药物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入组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随访结果,按照患者病变特点的不同,对相关因素及临床终点事件进行分析。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入组后30天内发生的卒中或死亡,或随访过程中(>30天)因责任病灶行血管重建术或责任血管支配范围的缺血性卒中。
  结果:共有12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94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在33-80岁之间,平均61.20±12.21岁,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患者有97例,以TIA起病的患者有37例。有110例患者接受了临床随访,随访率88.71%,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76±8.14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2.00个月。有10例(9.09%)患者出现了主要终点事件,其中2例(1.82%)在入院后30天内死亡,8例(7.27%)在随访过程中(>30天)因责任病灶行血管重建术或发生率责任血管支配范围内的缺血性卒中。没有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低灌注失代偿期和未正规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概率较高。筛选其中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有低灌注的患者共73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2.33%,高于不伴有低灌注的患者(2.7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
  结论:在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伴有低灌注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年龄>65岁、脑血流低灌注失代偿的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较高。
  第二部分 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研究
  目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探讨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并比较其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
  方法:对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使用wingspan、enterprise、solitaire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入组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随访结果,对相关因素及临床终点事件进行分析,并与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化患者药物治疗结果比较,分析其疗效差异。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入组后30天内发生的卒中或死亡,或随访过程中(>30天)责任血管支配范围的缺血性卒中。
  结果:共有192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47例,女性45例;年龄分布在37-80岁之间,平均60.41±9.21岁;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患者有124例,以TIA起病的患者有68例。有158例患者接受的临床随访,随访率82.29%,随访时间为12-9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8.79±25.45个月,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1个月。有10例患者出现了主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49%,其中7例在入院后30天内死亡,3例在随访过程中>30天出现责任血管支配范围的缺血性卒中。另有7例发生了次要终点事件,6例为随访过程中>30天其他原因新发缺血性卒中,1例为不明原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对比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结果,两组之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2.33%vs5.49%,P=0.120)。在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中,药物治疗组因责任病灶行血管重建术或责任血管支配范围的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9.59%vs0%,P=0.009)。
  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重度低灌注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年龄>70岁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相比于药物治疗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是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