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瓜褐斑病病原及病理生理研究
【6h】

黄瓜褐斑病病原及病理生理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黄瓜褐斑病[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是黄瓜生产中近年出现的新病害,病原菌最早由魏景超(1950)报道命名,但直至1994年才有在辽宁部分地区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1998年后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危害加重,造成严重损失,但国内目前还很少有关于该病的研究报道,国外也无深入系统的研究,更无有效防治措施和方法。 为科学的制定防治策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该文对该病害的症状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载,描述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首先系统研究了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菌侵染引起的寄主生理变化,并对化学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 ①该病害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致病菌为多主棒孢霉。该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棒孢属。该文系统描述了该病各个阶段症状的表现。该病中后期病斑易与黄瓜炭疽病混淆,要注意区分两者病征特点。 ②黄瓜褐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最适为30℃左右;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为5;孢子萌发的pH值范围为3~13,最适为5~6。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才能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孢子形成所要求的湿度与萌发基本一致。病菌对营养要求表明,病菌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乳糖为最好,病菌生长对氮源的要求以硝酸胺为最好,孢子萌发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但对孢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紫外线对孢子有杀伤作用。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的发生条件看,该病害属一高温高湿型病害,要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栽培措施进行控制。 ③黄瓜感病后,对其叶绿素含量有明显影响,随发病程度加重,叶绿素含量呈明显减少趋势;而受害后各级病叶呼吸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但各级病叶间增加的程度不同;对蒸腾作用的影响表明,在结瓜初期和结瓜末期蒸腾速率的变化均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呈显著下降趋势,各级病叶间呈显著差异,结瓜末期蒸腾速率总体上低于结瓜初期;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结瓜初期和结瓜末期基本一致,基本呈现随受害程度加重而显著下降的趋势,各级病叶间也呈显著差异,但在结瓜末期净光合速率整体上明显低于结瓜初期。不同级别病叶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对植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不同。 ④供试药剂中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好的是粉锈宁,其次是速克灵、克霉灵和普得丰,退菌特、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均等稍弱。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的是退菌特,其次为克霉灵、普得丰和粉锈宁,速克灵、百菌清、福美双和代森锰锌等稍弱。克霉灵、普得丰和粉锈宁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效果基本一致;田间药效试验中虽然以75%百菌清WP800倍液和50%多菌灵WP1500倍液两个处理效果最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