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芳香维A酸乙酯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6h】

芳香维A酸乙酯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芳香维A酸乙酯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用EAT 动物模型评价芳香维A 酸乙酯对T 淋巴细胞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维甲酸及其受体与银屑病研究进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特征性皮损表现为覆有数层银白色鳞屑的红色丘疹或斑块。其病因不明,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多年来,银屑病发病机制一直令人困惑。新的观点认为,银屑病是遗传背景下的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与T细胞免疫密切相关,异常的T细胞功能导致继发性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
  维甲酸类药物的问世,开辟了银屑病治疗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芳香维A酸乙酯是维生素A衍生物,属新型的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具有高度的受体选择性,对银屑病的治疗临床显示较好的疗效,然而芳香维A酸乙酯治疗银屑病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芳香维A酸乙酯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影响,并借助EAT模型,观察芳香维A酸乙酯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情况,初步探讨芳香维A酸乙酯对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药物作用靶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相关依据。
  第一部分 芳香维A酸乙酯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方法:
  取20只清洁级SD大鼠,体重在230~300g之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实验组:大鼠以10mg/kg/d剂量灌服芳香维A酸乙酯,连续7天。对照组:大鼠每天灌服蒸馏水2ml/次,每日2次,连续7天。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血清。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实验组加入含药血清,对照组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培养48h后取出,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含药血清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与正常血清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相比存活率是0.70±0.09%,存活率小于1。
  3.正常血清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处于G0/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71.25±2.45%、24.41±4.13%、4.33±1.70%,而含药血清组处于G0/G1期、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为83.54±4.38%、15.06±3.86%、1.39±1.01%。含药血清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P值为0.021;处于S期、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组,P值分别为0.036、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血清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凋亡率是15.14%,含药血清组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凋亡率是50.75%。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1.芳香维A酸乙酯可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值。
  2.芳香维A酸乙酯可明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
  第二部分 用EAT动物模型评价芳香维A酸乙酯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
  方法:
  建立EAT模型,将EA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EAT模型组(A组)、低剂量治疗组(B组)、中剂量治疗组(C组),高剂量治疗组(D组),每组8只。分别用不同剂量的药物灌胃,一周后取大鼠外周血检测T细胞生长率。RT-PCR检测目的基因JAK3mRNA表达。
  结果:
  1.芳维A酸乙酯对大鼠外周淋巴细胞增值及抑制情况
  A组至D组大鼠T淋巴细胞活性分别为71%、65%、35%、23%;细胞抑制率为29%、35%、65%、77%。其中A、B组两组T细胞活性及细胞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大鼠T淋巴细胞活性和抑制率与A组大鼠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目的基因JAK3mRNA表达
  药物对大鼠JAK3基因的表达呈现下调作用,A、B组对JAK3目标基因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D两组JAK3的表达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中剂量及高剂量芳香维A酸乙酯对EAT大鼠模型体内T淋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中剂量及高剂量芳香维A酸乙酯下调EAT大鼠模型体内JAK3mRAN的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