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骆驼蓬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6h】

骆驼蓬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及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承诺和关于其他单位与人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β-carboline类生物碱的资源化学研究

第二章骆驼蓬属植物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骆驼蓬属植物叶中可溶有机组分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骆驼蓬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第五章新疆骆驼蓬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骆驼蓬属(PeganumL.)植物在我国有3种:骆驼蓬(PeganumharmalaL.)、骆驼蒿(PeganumnigellastrumBge)和多裂骆驼蓬(Peganummultisectum(maxim.)Bobr.),该属植物均有毒,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中抗肿瘤活性最为显著,该属的3种植物还是我国沿用已久的民族药。 本文拟以植物化学理论和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为基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骆驼蓬、骆驼蒿和多裂骆驼蓬的不同药用部位(茎、叶和种子)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明确其在3种植物中的分布特征;并利用氯仿-甲醇二元溶剂提取法和GC-MS对这3种植物叶中的可溶性有机组分进行测定分析,比较3种植物叶中可溶有机组分(全组分)的组成差异特征;同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测定了骆驼蓬地上部分(包括种子)醇提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5个萃取部分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hthoracapsici)、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bulbigen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niveum)和苹果腐烂病菌(Valsamali)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另外,拟采用色谱分离方法对骆驼蓬茎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波谱分析等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通过上述一系列研究,明确这些资源的化学特征,为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这些重要的植物资源提供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骆驼蓬属3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茎、叶和种子)进行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骆驼蓬属的不同种植物不同药用部位,生物碱的含量不同,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物碱在同一植株中的分布为:种子>叶>茎。种子中总生物碱含量丰富,平均含量为7.889%。对种子来说,多裂骆驼蓬种子中生物碱的含量最高(8.255%)而骆驼蓬种子中的生物碱含量最低(7.283%);对茎和叶而言,骆驼蓬茎(0.266%)和叶(0.377%)中生物碱的含量最高,骆驼蒿叶中生物碱的含量最低(0.170%)。 2.利用氯仿-甲醇二元溶剂提取法和GC-MS分析法对骆驼蓬属植物骆驼蓬、骆驼蒿和多裂骆驼蓬叶中的可溶有机组分进行了检测。共鉴定出85个化合物,在该属3种植物叶中均含有,但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即使同种植物不同产地或不同储藏时间的可溶有机组分的含量也有所差异。这些可溶有机组分主要以饱和烷烃、酯类化合物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为主,另外还有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和少量的酮类化合物。其中新疆骆驼蓬叶中非极性部分饱和烷烃和弱极性部分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分别达92.44%和85.67%,而在骆驼蒿Ⅱ(新采)中的含量最低,分别为46.11%和38.28%,极性部分的脂肪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骆驼蒿Ⅰ(储藏一年)和骆驼蒿Ⅱ中的差别最大,分别为58.46%和93.96%。 3.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测定新疆骆驼蓬醇提物的5个萃取部分对5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部分、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对5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率增大。整体上来说,氯仿部分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5mg/mL时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3%以上。乙酸乙酯部分对西瓜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及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均高达100%;正丁醇部分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也有强烈抑制作用,抑制率达100%;水部分仅对辣椒疫霉病菌表现为微弱的抑菌作用。 4.利用薄层层析、柱层析、中压液相制备等技术从新疆骆驼蓬茎叶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150mg)化合物Ⅱ(23mg)、化合物Ⅲ(75mg)、化合物Ⅳ(14mg)、化合物Ⅴ(13mg)、化合物Ⅵ(5mg)、化合物Ⅶ(6mg)。并用二种以上展开系统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TLC检测,表明为化合物Ⅰ-Ⅶ均为单一化合物。对它们进行化学定性反应检测和谱学测定(IR、1HNMR、13CNMR、DEPT、EI-MS),对其中4个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解析,确定化合物Ⅰ为(±)鸭嘴花碱(vasicine),化合物Ⅱ为金鸡宁(cinchonine),化合物Ⅵ为脱氧鸭嘴花酮碱(deoxyvasicinone),均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Ⅳ初步确定为2-羟甲基-3,4-二羟基-四氢呋喃,但EI-MS不气化,需作FAB进一步证实。其他化合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解析。其中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出。 本文研究了生物碱在骆驼蓬属3种植物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并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法和GC-MS分析法对这3种植物叶中的可溶有机组分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了3种植物叶中可溶有机组分(全组分)的组成差异特征,首次检测出85种成分。骆驼蓬全草提取物中极性部分分别对不同的病原真菌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活性。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出化合物金鸡宁和2-羟甲基-3,4-二羟基-四氢呋喃。这些研究丰富了骆驼蓬属植物资源化学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骆驼蓬植物资源(如作为植物源农药,抗癌药物)提供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