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生物多样性暨莴苣叶疫病病原学研究
【6h】

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生物多样性暨莴苣叶疫病病原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及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承诺及关于其他单位与人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银杏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皿内颉颃活性菌株筛选

第三章银杏内生放线菌16S核糖体DNA的RFLP分析

第四章莴苣叶疫病病原学研究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分离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并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对叶用莴苣上一种新病害——莴苣叶疫病进行病原学研究。 第一部分:植物内生菌指生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不引发植物产生明显病症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与放线菌等,它们在其全部或部分生活周期内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研究表明:内生放线菌不仅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而且在植物组织内定殖、生长,并产生抗生素、溶解酶等颉颃物质可以增加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银杏树是我国特有树种,抗逆性强,其内生放线菌与宿主和谐共生在抵抗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拟通过银杏内生放线菌种类多样性及皿内颉颃活性筛选研究,为生物防治提供更多候选生防因子,为今后进一步有效利用银杏内生菌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本试验通过对银杏叶部、果实表面消毒、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特征描述,获得以下结果:共获得内生放线菌80株,其中,从叶片上分离得到60株,从果实上得到20株,分离比率为3∶1。所分内生放线菌菌落大小各异,形态差异显著,菌落颜色变化复杂,表明银杏内生放线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银杏内生放线菌活性菌株筛选可获得高比率的活性菌株。颉颃对峙初筛试验共获得活性内生放线菌菌株51株,它们对供试靶标菌均有不同程度的颉颃作用,占供试菌株的96.2%;颉颃活性强、抑菌谱广的菌株有15株,占供试内生放线菌菌株的28.3%。发酵粗提物皿内颉颃试验显示所有发酵粗提物对部分靶标菌有极强颉颃活性(抑菌圈直径超过20mm),并且发酵粗提物与它们的菌体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表现出来的活性一致,表明银杏内生放线菌是极具潜力的候选生防资源,它们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银杏内生放线菌PCR产物的16S核糖体DNA的RFLP分析,将30株银杏内生放线菌在100%的相似水平上归为24类,在78.48%的相似水平上仍被聚类分为11个类群,其中部分类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多数类群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内生放线菌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另外,树状图显示从叶部和果实可分离得到同种类型的内生放线菌,推断银杏内生放线菌具有在寄主内系统存在和扩展的能力。 第二部分:发现叶用莴苣上一种新病害,由Plectosporiumtabacinum侵染引起。通过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检验、形态学观察、生物学培养特性及ITS区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系统鉴定,得其主要特征:无色分生孢子圆筒形,多具一个隔膜,子囊壳洋梨形,子囊孢子双胞椭圆形;该病原菌菌落在PDA斜面培养基上及不同pH的PDA平板上均产生颜色变化,从纯白色、乳白色到淡粉红色,兼有像细菌一样的粘稠状物质出现;菌落生长适温范围为20-30℃,30℃下菌落生长最快,并且产孢量达到最大,其平均生长速率、平均产孢量分别为4.4mm/d、2.07×105个/cm2,pH对菌落生长无明显影响,紫外光照射对孢子萌发产生显著影响。该菌寄主范围较为广泛,从野慈姑、黑藻等杂草到番茄、黄瓜等作物,但在叶用莴苣上未见报道。该病害属于叶用莴苣上的一种新病害,我们对其命名为莴苣叶疫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