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大中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分析研究
【6h】

山东省大中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创性声明及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承诺及关于其他单位与人员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研究背景

第二章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本研究的理论准则

第四章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植物配置建议及配置模式推荐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经常感知的环境空间,其绿化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植物是居住区环境绿化的主体,植物景观不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而且昭示着居住区文化的发展,记录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审美情结,因此对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分析研究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山东省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本论文选定山东省内具有典型地貌特征的三个城市(济南、青岛、济宁)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在各城市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参考历届山东省城市优秀住宅小区获奖小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现代园林绿化设计理论,结合实际调查分析,对景观多样性、文化内涵、季相变化、植物种类、配置模式等指标对各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营造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植物种类方面1.绿化树种单调,景观不丰富2.乡土植物应用缺乏3.缺少对植物生态习性的考虑二.各绿地类型种植模式方面1.道路绿地植物种类单一,种植结构简单;以景观为主,生态性较差;主干通车道路防污染能力一般。绿化模式中,出现比例最高的是乔木+草2层结构2.宅旁绿地面积较小,由于分布位置特殊,植物选择有局限性,应注重植物配置的合理性3.一些小区公共绿地以硬质景观为主,植物只起到配合作用;结合广场设计时,乔木+灌木模式比较常见,缺少足够的植物遮荫4.停车场植物选择不当。 针对山东省大中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一.增加植物种类,满足景观及生态要求。包括重视观花乔、灌木植物种类、观色叶植物种类,营造丰富的季相景观效果;适当使用草坪,增加乡土植物的种植;合理配置复层结构;配置时要预见植物的生长;加强小区植物管理;建立绿网系统。二.丰富配置模式1.居住区道路绿地:济南市适合的模式为“花园式林荫道”和“防护型”两种模式;青岛市适合的模式为“立体型”和“防风型”两种模式;根据济宁市自身特点,建议采用道路多层次绿化带模式2.居住区宅旁绿地,提出“观赏型”种植模式、“装饰型”种植模式、“防风、耐荫型”种植模式3.居住区公共绿地,根据不同城市的文化特点,提出“泉城水景”种植模式及“多彩海滨”种植模式。根据植物不同的观赏特性和生态习性,提出“小气候展示型”种植模式、“生态环保型、生态保健型”种植模式、“观果型”种植模式、“闻香型”种植模式及“观花型”种植模式4.居住区停车场,根据各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露天停车场、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