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榆林沙地人工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
【6h】

榆林沙地人工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1.2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1.3灌木固沙林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第二章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2研究内容

2.3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三章 人工灌木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3.1不同灌木林地的生物量测定

3.2灌木植被的光能利用率

第四章人工灌木林的生态效益

4.1灌木固沙林的防风效益

4.2人工灌木林的固沙作用

4.3人工灌木林的小气候效应

4.4人工灌木林的土壤效应

第五章人工灌木林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5.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5.2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5.3生态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以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区域标准地调查与定位试验相结合、对比观测与实验分析相结合,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陕北榆林沙区人工灌木固沙林的生态效益,建立了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防风固沙灌木林的生态功能,为榆林沙区人工植被建设和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结论为: (1)灌木固沙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弱了近地层风速,降低地表输沙量,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 (2)固沙灌木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土壤粘粒增加2~2.75倍、有机质增加2~20倍、全氮增加3~22倍、速效磷增加10%~160%。 (3)固沙灌木光能利用率极低,平均只有0.02%~0.05%,因而固沙林地生物量较低,以丘间地的生物量相对较高,比迎风坡生物量高33%~162%。 (4)五种主要固沙灌木林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踏郎(40.81)>紫穗槐(39.13)>柠条(37.43)>沙柳(37.31)>花棒(35.19)。因而,榆林沙地固沙造林应优先选择踏郎,采用混交林,可增加林分稳定性,提高综合生态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