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及综合选择研究
【6h】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及综合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油松遗传改良研究

1.2多性状选择方法研究

1.3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2.2试验材料

2.3试验方法

2.4材料收集与整理

2.5统计分析

第三章结果分析

3.1.油松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3.2.油松幼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

3.3相关分析

3.4.遗传参数估算

3.5优良家系综合选择分析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4.1油松苗期生长变异

4.2油松幼林期生长变异

4.3相关分析

4.4遗传参数估算

4.5优良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4.6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油松生长快、材质好,耐干旱、耐瘠薄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乡土树种和最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之一。陕西油松天然林面积约占全国油松天然林总面积的45%,是我国油松天然林面积最大、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但由于乱砍滥伐,优良基因资源损失严重,造林用种数量不足,品质低劣,严重影响造林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造林用种的遗传品质,在油松优良种源分布区内开展油松的优良林分,优良家系,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通过选择优良的基因型,提高有利基因的频率,改变林木群体的结构,提高油松群体的遗传水平,选育出产量高、质量好、抗性强的优良品系。 本文在陕西省油松优良种源区内,共选择优树34株,分别采集球果制种,培育容器苗,营建油松子代测定林。根据优树子代苗高、树高、胸径、材积、干性等性状的调查资料,通过现代育种学原理与数量遗传分析相结合,进行子代测定及遗传参数估算,综合评选优良家系,为高世代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本研究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1年生油松苗高、下胚轴和场圃出苗率在7个种源间和34个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松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蓝田、华县种源苗高较大,华县和铜川种源的场圃出苗率比较高,丹凤、宁陕种源苗高和场圃出苗率都较小,蓝田种源与其它种源间苗高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油松种源苗高变异呈现出中北部高东南部较低的分布态势。 2、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在油松幼林期,油松家系不同年份高、径生长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5年生和15年生树高、胸(地)径区组间差异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0年生树高和胸径区组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5)。油松不同年龄的种源之间的高和径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5年生、15年生树高和胸径以及20年生胸径在种源内家系间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宁陕、丹凤和蓝田种源的20年生树高生长量平均值较大,与华县、铜川和商县种源树高生长量差异均达到1%的显著水平。丹凤、洛南和蓝田种源的20年生胸径生长量较大与铜川和商县种源的胸径生长量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所以,丹凤和蓝田种源是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快的优良种源。 3、油松优树子代家系树高和胸(地)径在不同年龄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而且遗传相关系数均大于相应的表型相关系数。家系苗期与幼林期家系树高和胸径的秩次相关不显著。不同树龄的树高之间与不同树龄的胸径之间,秩次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0年生油松各家系在胸径、树高、材积和保存率等不同性状间遗传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干形与其他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较差,可能独立于其它性状进行遗传。结实量与胸径和材积的遗传相关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树高相关不紧密。 4、数量遗传分析表明,油松苗期的家系遗传力最大达到0.9,幼林期树高家系遗传力稳定在0.6左右,而胸(地)径的遗传力随年龄增长,遗传力也有增大趋势。树高的遗传和表型变异系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径生长的遗传变异系数变化则相反。不同树龄的树高遗传增益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而胸(地)径的遗传增益的时间趋势正好相反。20年生不同性状间遗传参数,生长性状和保存率的遗传力都在0.6以上,呈强度遗传,结实量的遗传力为0.478呈中度遗传,而干形的遗传力最小,受环境影响较大。 5、经相关遗传力分析,树高、材积与胸径的相关遗传力是比它们的性状遗传力都大,树高与材积的相关遗传力也大于树高的遗传力。所以通过胸径对树高和材积进行间接选择,以及通过材积对树高的间接选择都大于直接选择的效果。因干形为独立遗传,以直接选择为宜。 6、通过5性状对油松单株材积通径分析表明,胸径对单株材积的直接作用最大,达到0.8224。树高通过胸径对单株材积的间接作用最大,达到0.8087。说明树高对材积具有很大的间接遗传控制作用,这种间接控制作用主要通过与胸径的遗传相关实现的。结实量对单株材积的直接作用较小,但通过胸径对单株材积的间接作用较大。干形和保存率对材积的直接作用最小,而保存率通过胸径和树高对材积的间接控制作用可达到0.646。 7、经主成分与系统聚类方法,对油松优树子代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评价,确定第一主成分为生长指标,第二主成分为结实和干形指标。其中家系3、31和16号是第一、二主成分都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家系。依据主成分遗传距离的大小,将油松优良家系聚类后分为6个类型,Ⅰ、Ⅱ和Ⅲ类家系生长量大,速生性强,可作为进一步遗传改良的育种材料。 8、利用指数选择法综合评价油松优良家系,确定的最优指数方程为:I=0.3232X1+0.7188X2-0.030X4+0.1017X5。根据指数方程确定家系的指数值,评选出了8个优良家系,分别为:家系31、3、16、30、32、8、73和17号。入选家系与对照相比生长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树高大于对照6.3%~15.5%,胸径大于对照11.1%~29.6%,材积大于对照26.5%~68.2%,结实量除30号家系略有下降外,其余家系均大于对照,保存率大多都大于对照16%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