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北部灌区超高产大豆产量构成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研究
【6h】

新疆北部灌区超高产大豆产量构成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 大豆超高产与超级品种

1.2 大豆高产、超高产育种

1.3 高产大豆产量空间分布

1.4 大豆高产群体生育进程及形态生理生化指标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点及土地条件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 超高产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

3.2 超高产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空间分布

3.3 超高产品种的生长发育动态

3.4 超高产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和叶面积持续期(LAD)动态变化

3.5 超高产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6 超高产品种群体光合势和净光合生产率

3.7 超高产品种的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

3.8 超高产品种的叶绿素(a+b)的动态变化

3.9 超高产品种的酶活性的变化

3.10 实现超高产的表达条件

3.11 几点超高产经验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国际大豆的生产发展和贸易正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新疆光照资源充足,热量丰富,属于绿洲灌溉农业,有利于大豆产量的形成,是全国大豆高产区。目前已创造多项全国超高产纪录,最高达5956Kg/hm2,由于对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其高产机理还不明确,限制了其在生产上大面积重演。因此,充分挖掘大豆的增产潜力,研究超高产田的合理群体分布、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以及不同时期的形念生理生化特点,动态的生长发育过程,建立新疆灌区大豆超高产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对促进新疆灌区大豆超高产栽培及大面积丰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选用超高产品种新大豆1号、新大豆2号和石大豆1号,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创制出5250Kg/hm2超高产。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超高产的群体产量构成及生育生理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新疆北部灌区实现超高产的品种应是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中熟、中晚熟品种,以尖叶品种为好。其主要特性是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适中(75-90cm),单株荚数多(40-50荚),荚粒数(2.5-2.6粒),百粒重高(21-26g),适宜密植(21-28株/hm2)。群体产量水平分布以主茎占绝大部分(96.8--98.55%),垂直分布以中、上部为主(86.53%--94.85%)。 (2)超高产品种实现超高产,要开花早、花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期短,叶面积前期增加快,达峰值时间短,较高的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开花至成熟占了全生育期的68.8%--74%,灌浆期长达42--49d。开花到盛荚期是株高增长最快的时期,盛荚期以后株高几乎不在增加。主茎节数的生成基本上是在出苗至初荚期这段时间完成,初荚期以后的增高主要是节间的生长。LAI变化趋势VE--R1变化较慢,开花后叶面积迅速增加,R4--R5期达到最大(5.6--6.4)。随后叶面积开始缓慢下降。在R2-R5期有更高的LAD。 (3)超高产品种光合能力强,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较高的收获指数。干物质积累以盛花期以后至鼓粒满期干物质积累较快,尤以盛花到盛荚期这段时间干物质积累最快,日积累0.9--1g/株。开花盛期至结荚期,营养器官占到了总干物质的87%-94%;结荚期至鼓粒盛期,营养器官占到了总干物质的63%-70%;鼓粒至初熟,荚、粒几乎占总干物质的67%-68%。成熟时茎秆占总生物产量的21%左右,荚皮应占22%左右,籽粒占到50%以上。光合势的变化是苗期只占总光合势的4%左右,开花至结荚期占到了占总光合势的35%左右,结荚鼓粒期占到了总光合势的50%以上,总光合势达218747m2.d-340204m2.d。叶片光合速率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以鼓粒期为最高。 (4)叶片叶绿素含量(a+b)呈单峰曲线变化,以鼓粒期为最高;SOD酶活性在开花期、鼓粒期较强,此期生物代谢旺盛;POD酶在鼓粒期消除逆境和活性氧的能力较强;NR酶活性在花期最高,此期需大量的N素营养用于器官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