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研究
【6h】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宠物螨病的研究进展

1.1.1 螨病的流行特点

1.1.2 常见宠物螨种类

1.1.3 宠物螨病治疗现状

1.2 纳米乳的研究概括

1.2.1 纳米乳的研究历史

1.2.2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1.3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主要药物成分的研究进展

1.3.1 茶树油

1.3.2 丁香酚

1.3.3 百里香酚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2 方法

2.2.1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配方筛选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结果

2.3.2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3.1 材料与试剂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方法与结果

3.3.1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类型鉴定

3.3.2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稳定性试验

3.3.3 电镜下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形态

3.3.4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粒径分析

3.3.5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zeta电位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成分与含量分析

4.1 材料与仪器

4.1.1 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薄层色谱分析法(TLC)鉴定

4.2.2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含量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TLC结果与分析

4.3.2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HPLC色谱仪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皮肤刺激性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皮肤刺激的评价标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完整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5.3.2 损伤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离体杀螨试验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

6.1.2 主要仪器

6.2 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本文的主要创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研制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并对其稳定性、安全性和药效进行研究。
  方法:(1)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根据成乳面积确定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最佳处方,采用染色法鉴别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类型,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微形态,利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范围,采用薄层色谱分析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成分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2)通过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光照试验以及高、低温处理考察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稳定性。(3)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成分、含量分析方法。(4)通过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皮肤安全性。(5)离体杀螨试验考察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体外药效。
  结果:(1)根据伪三元相图的成乳面积得出,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最佳表面活性剂为RH-40,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最佳Km=3。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各组分质量分数为:茶树油1%,丁香酚1%,百里香酚1%,RH-409%,1,2-丙二醇3%,蒸馏水85%,纳米乳为水包油型透明黄色液体,乳滴呈圆球形。(2)加速试验中,6个月后纳米乳的药物含量与0月相比,差异不显著,长期试验中,8个月后纳米乳的药物相对含量有所降低,有效期为16个月。(3)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中丁香酚、茶树油、百里香酚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其成分没有发生变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其含量也没发生变化。因此,茶树油、丁香酚、百里香酚之间的配伍不存在禁忌。(4)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家兔皮肤刺激试验表明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属于无刺激性。(5)体外药效试验中,离体杀螨试验中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的螨虫死亡时间显著低于杀螨灵水溶液(P<0.05)。
  结论:制备的复方茶树油杀螨纳米乳符合纳米乳制剂的质量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药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