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核算及扶贫补偿机制研究
【6h】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核算及扶贫补偿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碳汇与森林碳汇

2.1.2 碳交易与碳汇交易

2.1.3 森林富集区

2.1.4 精准扶贫

2.2 相关理论

2.2.1 “资源诅咒”假说

2.2.2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2.2.3 资源有偿使用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扶贫补偿的条件分析

3.1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的贫困现状

3.2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扶贫补偿的必要性分析

3.2.1 限制和禁止砍伐,森林资源无法变现

3.2.2 工业区位劣势,不适合走工业化道路

3.2.3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现有扶贫工作不到位

3.3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扶贫补偿的可行性分析

3.3.1 森林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

3.3.2 贫困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较低

3.3.3 碳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碳汇扶贫补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章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的价值核算

4.1 森林碳汇价值的核算方式选择

4.2 被调查者森林碳汇量核算

4.2.1 单位面积蓄积量核算

4.2.2 生物量核算

4.2.3 碳汇量核算

4.3 碳价格核定

4.4 森林碳汇的价值核算

第五章 基于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价值的扶贫补偿机制构建

5.1 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原则

5.1.1 公平原则

5.1.2 多主体原则

5.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1.4 实事求是原则

5.2 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标准

5.3 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主体与方式多元化

5.3.1 扶贫补偿的主体多元化

5.3.2 扶贫补偿的方式多元化

5.4 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对象范围

5.5 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程序和形式

5.5.1 扶贫补偿的程序

5.5.2 扶贫补偿的形式

第六章 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碳汇扶贫补偿保障措施

6.1 完善森林碳汇扶贫补偿前期的市场建设

6.1.1 碳汇交易市场建设

6.1.2 碳汇金融市场建设

6.2 开发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政策工具

6.3 完善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

6.4 增强林农及社会公众的森林碳汇意识

6.5 建立大型森林碳汇合作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资源诅咒”理论告诉,在一些资源富集的地区,丰裕的资源非但没有带来经济的增长,反而使其陷入贫困的处境,本文研究的陕西森林富集区正是如此。本文通过研究陕西省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陕南地区的贫困状况,对当地富含的森林碳汇的价值进行核算,为本文的补偿建立标准,并最终探讨了基于森林碳汇价值进行扶贫的补偿机制。
  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森林富集区贫困以及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在陕西省选取了几个森林覆盖率大于60%的县,作为本文森林富集区的代表,分别为陕西汉中佛坪县、安康宁陕县以及商洛商州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当地随机抽取了357户林农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研究了其贫困现状及原因,并分析了当地的扶贫现状,提出了在当地建立森林碳汇扶贫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同时通过走访调查当地林业局,了解了当地关于森林树种、面积、蓄积量等方面的基本请况,研究了在当地建立森林碳汇扶贫补偿机制的可行性;通过探讨森林碳汇价值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生物量法估算了林农拥有的森林碳汇的价值,为后续森林碳汇扶贫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标准。最后着重探讨了基于森林碳汇价值的扶贫补偿体制构建,并给出其相关保障措施。
  研究发现,陕西省森林富集区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且当地贫富差距较大,存在较多贫困现象。造成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的森林优势资源因限伐等政策而无法变现,再加上当地工业区位的劣势,使其无法发展其他产业,进而造成了贫困现象,因此当地只能走低碳经济的生态发展之路。同时,研究发现当地目前的扶贫工作不到位,扶贫力度小且稳定性差,仍然需要补充建立森林碳汇的扶贫补偿机制。通过核算当地林农拥有的森林碳汇价值发现,当地碳汇的生态效益价值较高,具备建立森林碳汇扶贫补偿的可行性。基于森林碳汇的价值对林农进行补偿,可以使其补偿后的平均收入水平达到陕西农村平均收入水平。本文最后从补偿原则、补偿标准、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程序和方式等方面构建了森林碳汇扶贫补偿机制,并提出了建立森林碳汇合作社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及建议。本文的研究为森林富集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基于森林碳汇的扶贫补偿机制的探讨,更多地强调了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碳汇意识和参与度,为缓解全球气候压力做出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