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西、贵州两省煤污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
【6h】

陕西、贵州两省煤污病病原菌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煤污病的发生与危害

1.1.2 煤污病病症类型的划分

1.1.3 煤污病病原菌类群及其多样性

1.1.4 煤污病菌的营养来源

1.1.5 煤污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

1.1.6 核苷酸系统发育分析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材料来源及试验所用标本号

2.1.2 试验所用试剂和主要溶液的配置

2.1.3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

2.1.4 试验所用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标本的保存

2.2.2 病原菌的分离和保存

2.3 病原菌多样性分析

2.3.1 煤污病菌的形态学鉴定

2.3.2 核苷酸序列分析

2.4 致病性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病原菌的分离

3.2 室内接种测定致病性

3.3 煤污病病原菌种类鉴定和初步归属

3.3.1 月盾霉属(Peltaster)

3.3.2 横断孢属(Strelitziana)

3.3.3 后稷孢属(Houjia)

3.3.4 拟维朗那霉属(Pseudoveronaea)

3.3.5 多臂菌属(Trichomerium)

3.3.6 节担菌属(Wallemia)

3.3.7 Zasmidium-like

3.3.8 不产孢类群(Sterile mycelia)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煤污病(Sooty blotch and flyspeck)是仁果类植物上广泛发生的病害,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发生。其病原菌主要寄生在苹果、李子、柿子、桔子、香蕉等寄主植物的表面,在寄主表面多形成黑色的斑点或者煤层,对观赏性植物的价值以及果实外观造成破坏,降低价值,给种植者带来损失。本研究主要对陕西和贵州地区的苹果、李子和枳果实表面的煤污病病原菌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得到如下的结果:
  1、共采集得到159份标本,其中来自苹果标本109份,来自枳标本20份,李子标本30份,分离得到纯菌株97株。选取了其中46株代表性菌株以及部分难产孢属的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所得供试菌株分别属于月盾霉属(Peltaster)、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后稷孢属(Houjia)、拟维朗那霉属(Pseudoveronaea)、多臂菌属(Trichomerium)、节担菌属(Wallemia)、Zasmidium-like和不产孢类群等8个属。
  2、分离得到的97株纯菌株中,其中不产孢类群所占比例最大,有57株,占总纯菌株的58.7%,主要分离自陕西乾县。其次是节担菌属(Wallemia)、月盾霉属(Peltaster)、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和Zasmidium-like,分别有14株、10株、6株和5株,占总菌株的14.4%、10.3%、6.2%和5.2%。节担菌属(Wallemia)分离自贵州省凯里,月盾霉属(Peltaster)、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和Zasmidium-like主要分离自陕西省。多臂菌属(Trichomerium)、后稷孢属(Houjia)和拟维朗那霉属(Pseudoveronaea),分别有3株、1株和1株,分别占2.1%、1.05%和1.05%,并且均分离自陕西。
  3、将各菌株形态学特征与ITS、LSU序列分析结合分析,对横断孢属(Strelitziana)、后稷孢属(Houjia)、多臂菌属(Trichomerium)、节担菌属(Wallemia)和Zasmidium-like5个属的菌株鉴定,发现了6个新种:乾县横断孢(Strelitzianaqianxianensis)、乾县后稷孢(Houjia qianxianensis)、秦岭多臂菌(Trichomeriumqinlingensis)、凯里节担菌(Wallemia kailiensis)、李子节担菌(Wallemia pruni)、乾县平脐疣孢(Zasmidium qianxianensis);1个新纪录种,蜜生节担菌(Wallemia mellicola)和1个暂定种Sterile mycelia sp.CN。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