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6h】

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依据

1.3 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2.2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第三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建构

3.1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概况

3.2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

3.3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组织运行机制建设

3.4秦岭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模式

3.5秦岭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存在的问题

4.2问题的原因

第五章 农林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优化

5.1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管理

5.2发掘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5.3适应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

5.4加强生态文明基地建设,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同时在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历史性地写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最高的国家意志。目前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路径方面,而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研究还较为匮乏,因此开展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研究就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农林院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同时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特性,在农林院校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了以火地塘林场为依托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开展了6期的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模式。 鉴于目前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因此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的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式教育思想、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等理论出发,构建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同时从教育模式层面分析归纳出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模式,即以学校统筹规划为前提,以试验场站为依托,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以体验式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同时通过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教育管理脱节、教育对象有限、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如:教育教学机制不完善、教育目标的功利性倾向、生态文明教育统筹规划不足等,并对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些优化建议,以促进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既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举,也是学校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