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乡村社区文化治理研究——以河南曲沟镇“抬阁”为例
【6h】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乡村社区文化治理研究——以河南曲沟镇“抬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研究依据

1.4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背景与抬阁概况

2.1区域背景

2.2抬阁概况

第三章 乡村社区文化治理的变迁:抬阁的生存实践

3.1 1949年前作为权力—文化网络的抬阁

3.2 1949—1978年国家对抬阁的形塑

3.3 1978—1990年代中抬阁的重生

第四章 乡村社区文化凋敝与治理困境:抬阁的遭遇

4.1乡村社区的文化凋敝

4.2 对乡村社区治理的影响

第五章 乡村社区文化治理困境的思考与重建构想

5.1乡村社区文化治理困境的思考

5.2乡村社区文化治理的发展构想

第六章 乡村社区文化治理重构的建议

6.1重建社区文化标识,促进居民身份认同

6.2共筑社区文化基础,丰富文化治理内涵

6.3完善合作机制建设,确立治理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文化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治理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当下,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随着农民流动速度加快,农村社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随着国家基层社会制度逐渐完善,农村社区的治理由礼治向法治转变。由此而导致了农民的异质性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礼俗、血缘等维系纽带对农民的约束下降;农村文化与价值多元,农民普遍认可的价值认同难以形成;农民个体化倾向严重,农村社会缺乏有效整合。由此导致农村价值理性弱化,农村公共性消解。因此,乡村文化治理应在此背景下展开。 文章通过对曲沟社区传统时期、建国后与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进行纵向考察,阐释各个阶段文化治理变迁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农村文化治理现状进行分析。调查表明,传统时期,乡村社区主要依靠权力的文化网络实现了对社区的有效整合;建国后,国家挤压了社会自我管理的空间,同时依靠建立高效的行政体制对社会实现全面管理;改革开放后,市场化倾向的发展,进一步淡化身份认同,弱化文化的社会功能,从而导致文化治理的能力不断削弱。通过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对文化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化的侵蚀,打破了社区的权责关系,使得农民社区认同被迫重塑;过分趋利化的发展破坏了社区的文化基础,使得社区文化治理功能逐渐丧失。在此背景下,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需要重建乡村社区文化符号、恢复社区文化价值再生能力、平衡社区文化供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