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信贷约束检验—基于信贷员视角
【6h】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信贷约束检验—基于信贷员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关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理论基础

2.1产权理论

2.2费用理论

2.3 基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

第三章 现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特征分析

3.1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主体研究

3.2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现状分析

3.3存在问题

第四章 基于信贷员视角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实证分析

4.1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4.2模型构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优化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建议

6.1优化目标

6.2模式优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农村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有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需求,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主要是由于缺乏合适的抵押物及信息不对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将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缓解了农村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减少了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提高了贷款可得性。但由于《物权法》及《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法律上一直严格禁止的。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赋予农民对于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现代农业;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户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并首次提出了由“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2016年3月,由保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了方向。中央发布了明确的政策导向以打消金融机构的顾虑,使得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得以向纵向推进。 论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行理论分析,分别从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及需求与供给均衡理论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同时查阅资料结合调研分析了杨凌区、南郑县现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模式,具有可抵押的项目较全面、产权交易机制完善、农地抵押风险补偿机制完备等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进行产权评估的专业机构、政策的实施缺少相关法律保障等问题。接着从实证角度对作为陕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杨凌、南郑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金融供给方视角运用probit模型量化信贷员对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意愿及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农户收入、农户政策知晓度、农地规模、贷款经历、风险补偿制度、法律完善度、政策稳定度等对信贷员发放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供给意愿有负向影响,在这些显著因素中,正向影响因素按回归系数大小排列为:法律完善度、风险补偿制度、政策稳定度、贷款经历、农户收入、产权评估完善度、农户政策知晓度;负向影响因素按回归系数大小排列为:受教育程度、农户年龄,抵押物处置难度对信贷员的供给意愿影响不显著。另外,通过对比加入风险补偿制度、法律完善度及政策稳定度三个政策制度变量前后回归模型的稳定性,得出结论:政策制度变量对于金融机构的决策影响较大。说明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还需要在法律保护、建立健全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产权评估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实证分析结论结合国内试点地区经验,论文认为在现有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下,需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户需求与农业特点,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另外,还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稳定度与法律环境,加快建立专业化的产权价值评估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