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6h】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方法

1.4.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1.4.1.基本思路

1.4.2.基本内容

1.4.3.框架结构

1.5.论文的创新之处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1.1.文献研究成果综述

2.1.2.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简短评价

2.2.国内文献综述

2.2.1.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2.2.2.实证研究成果综述

2.2.3.对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简短评价

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

3.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框架

3.1.1.环境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3.1.2.公众参与的概念和模式

3.1.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和流程

3.1.4.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框架

3.2.个体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2.1.环境意识的一般理解

3.2.2.公众社会背景的一般理解

3.2.3.环境意识、个人社会背景共同影响人的环保行为

3.3.社会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3.1.政府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

3.3.2.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

3.3.3.公众(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

4.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时间跨度比较

4.1.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问卷调查研究的简要回顾

4.2.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4.2.1.1998年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4.2.2.2005年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4.2.3.2006年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4.3.1998年和2006年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比较

4.3.1.公众环境知识的比较

4.3.2.公众环境意识的比较

4.3.3.公众环保行为的比较

4.4.结论及反思

4.4.1.比较分析的结论

4.4.2.我国公众“关注却不参与”环保行为的反思

5.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性别敏感性研究

5.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性别差异研究综述

5.1.1.国外文献研究的简要综述

5.1.2.国内文献研究的简要综述

5.2.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性别差异的悖论

5.3.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性别悖论的成因

5.3.1.有关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一组调查数字

5.3.2.环境知识缺乏影响了女性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5.4.提高我国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建议

5.4.1.增加学校教育中的环保知识内容

5.4.2.加强电视媒体中专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

5.4.3.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主渠道作用

6.来自陕西公众环保行为数据的实证检验

6.1文献综述及提出问题

6.2.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6.2.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6.2.1.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

6.3.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样本变量的频数分布

6.3.2.样本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3.3.信度检验

6.3.4.相关性分析

6.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4.结论与讨论

7.全文结论及建议

7.1全文结论

7.2.提升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水平的对策建议

7.2.1.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环保重要性的认可

7.2.2.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的顺畅

7.2.3.激励企业和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带动全民参与环保的热情

7.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4.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奖励

后记与致谢

展开▼

摘要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自然给予人类的最严重考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且对人口资源环境高度依赖的改革关键期显得更为迫切。公众参与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主流也是正在被积极实施的一项举措。但国内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不成熟,为此,本文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行为分析为切入点,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演绎分析与归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结合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将行为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融合,专门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目的在于构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框架,包括概念、功能、模式、标准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探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对中国公众环保行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解释其中差异存在的原因,试图找寻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 研究内容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厘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文献研究脉络,揭示国内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二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基本概念框架。包括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参与式管理、协作环境管理等的概念、内容、模式、功能、评价等基本理论的界定,以此为基础构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框架。三是个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形成机理。分别就环境意识和社会背景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二者交互作用促成环境行为的作用机理。四是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形成机理。分别对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阐释,并对我国企业环境行为、政府环境行为的现实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出地方政府和企业、公众在利益群体博弈过程中表现出的不作为或是少作为的根源。五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跨时期差异比较研究。选择1998年和2006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调查数据,分别对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三方面按照时间差异和社会背景差异进行了阐释,尤其是对环境行为的时间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六是运用陕西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个体公众参与环保的影响因素和其作用机理。七是提升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以上七方面内容的阐释,我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视角方面,以行为分析为切入点,将行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有机融合系统研究,并将性别敏感性研究引入其中。二是在研究内容方面,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概念框架:阐释了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环境意识和社会背景因素交互作用影响个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是其行为产生的内在决定因素,并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从宏观分析视野分别就政府、企业和社会人的环保行为内容和行为矛盾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三者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博弈过程决定了他们各自所采取的实际行动,这些因素是促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外在动力。揭示了近10年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为表现在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上的时间差异和性别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大胆地将归纳法、演绎法、系统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博弈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等多种融入到公众环保行为的分析中,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