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磺酰胺及其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6h】

磺酰胺及其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文献综述

1.1配位化学的发展

1.2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1.2.1 Schiff碱缩合反应机理

1.2.2各类Schiff碱的合成方法

1.2.3 Schiff碱的分类

1.2.4 Schiff碱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1.3对甲苯磺酰胺及其Schiff碱配合物

1.3.1 N-tosyl-氨基酸

1.3.2 N-tosyl二胺

1.3.3磺酰胺类Schiff碱

1.4论文选题

1.5仪器设备及测试条件

1.5.1仪器设备

1.5.2测试手段

参考文献

第2章N-Tosyl-乙二胺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Ⅰ)

2.1引言

2.2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2.2.1试剂

2.2.2配体的合成

2.2.3配合物的合成

2.3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2.3.1 XRD

2.3.2红外光谱

2.3.3紫外-可见光谱

2.3.4热分析

2.4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2.4.1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2.4.2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2.5配合物3~5的结构对比

2.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N-Tosyl-乙二胺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Ⅱ)

3.1引言

3.2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3.2.1试剂

3.2.2配体的合成

3.2.3配合物的合成

3.3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3.3.1 XRD

3.3.2红外光谱

3.3.3紫外-可见光谱

3.3.4热分析

3.4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3.4.1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3.4.2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3.5配合物的结构对比

3.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N-Tosyl-1,2-丙二胺和N-Tosyl-邻苯二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4.1引言

4.2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4.2.1试剂

4.2.2配体的合成

4.2.3配合物的合成

4.3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4.3.1XRD

4.3.2红外光谱

4.3.3紫外-可见光谱

4.3.4热分析

4.4量子化学计算

4.5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4.5.1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4.5.2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4.6配合物的结构比较

4.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N,N”-Ts-二乙三胺和N,N’-Ts-联苯胺及其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5.1引言

5.2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

5.2.1试剂

5.2.2配体的合成

5.2.3化合物的合成

5.3配体及配合物的表征

5.3.1 XRD

5.3.2红外光谱

5.3.3紫外-可见光谱

5.3.4热分析

5.4量子化学计算

5.5化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5.5.1化合物晶体结构测定

5.5.2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5.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附录

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磺酰胺及其席夫碱为研究对象,选用乙二胺、丙二胺、邻苯二胺、二乙三胺以及联苯胺为原料,得到了五种磺酰胺及八种磺酰胺席夫碱配体。采用常规溶液法、微波以及电解反应的方法,合成了20种过渡金属的化合物,其中得到了18个化合物的单晶。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XRD、IR、IW-Vis、TG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进行了部分量子化学计算。 在第2和第3章中,以乙二胺为基础,合成了N-tosyl-乙二胺(Tsen),使其与水杨醛、5-溴水杨醛、2-羟基-1-萘醛以及吡啶甲醛反应,得到了4种磺酰胺Schiff碱配体,并以此为基础合成了它们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得到了11个配合物的单晶,分别为在第4章中,以l,2.丙二胺为基础,得到了一个Schi行喊配合物的单晶,[Cu(salT'spn)(1-120)](12)。以邻苯二胺为基础,得到了三个Schi御盛及其配合物,其中得到了一个配合物的单晶[Cu(salTsophan)]H2O)](13)。 在第5章中,以二乙三胺为基础,得到了双磺酰化二乙三胺,与不同金属铜盐反应,得到了两个化合物的单晶,分别为[Cu2(bisrsdeta)2(H2O)](17)和[Cu(mal)2(1)isTsdeta)2·H2O](18)。而反应条件改变时,还得到了磺酰基断裂的SchiflF碱配合物PCu(saldeta)(H2O)]Cl(19)。以刚性的联苯胺为基础,得到了超分子化合物bisTsBZD-2DMF(20)。 对于磺酰胺席夫碱配体的配位模式来说,有负一价双齿HL。(3、4、5、7、9),负二价三齿L2-(2、8、12、13)和负二价四齿桥联(10)三种。 对于配合物的结构来说,有磺酰基氧桥联的双核结构(10、17),酰胺或其席夫碱配位的单核结构(1、2、3、4、5、7、8、9、ll、12、13),酰胺未配位的超分子结构(18、20)以及磺酰基断裂的单核配合物(6、16、19)。 从化合物的堆积模式来说,配合物2、8和12的配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其结构中都为螯合环与芳环间先以双重作用形成双聚体,双聚体间以弱相互作用连接成二维(2、8)和三维结构(12);配合物3、7和9的配体中的醛不同,其分子间分别为连成的一维链(3、7)和形成的二维结构(9):配合物3、4、5的配体相同而金属离子不同,但分别以弱作用力和堆积成一维(3)和三维结构(4、5);配合物lO和13的配体相对于配合物2、8和12,刚性增强,则分别为弱作用力和形成的三维(10)和一维(13)结构。磺酰胺的配合物l和17,均由弱作用力连接成二维结构。 酰胺未配位的超分子化合物18和20,则分别为N-H…O连接成的二维结构与C-H…o连接成的三维结构。 磺酰基断裂残片的配合物6、16和19,分别为形成的一维链(6、16)和N-H…CI与O-H-'O形成的二维结构(19)。 而且,化合物5和19中正是因为这些弱作用力的存在,形成了平面上的(4,4)拓扑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