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曾遗忘的童年记忆——中国现代儿童视角小说研究
【6h】

不曾遗忘的童年记忆——中国现代儿童视角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关于视角及儿童

第一节“五四”小说的现代化

第二节视角 叙述者 作者 小说人物 读者

一、视角

二、叙述者

三、作者

四、小说人物

五、读者

第三节儿童视角——“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章 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

第一节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

一、“儿童的发现”

二、现代作家对儿童的关注

第二节发现了什么?

第三章儿童视角下的异样世界

第一节诗意化的游戏世界

一、鲁迅先生的《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萧红的《呼兰河传》、《家族以外的人》

第二节成人的复杂世界

一、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二、张天翼的《蜜蜂》、《团圆》

三、萧乾《篱下》

第三节追忆儿时的写意画

一、对生命源泉“爱,生趣,愉快”的追寻——叶圣陶

二、怀恋着童年的美梦——凌叔华

第四章童年生活与作家创作

第一节、从“怀旧”谈起——鲁迅儿童视角小说创作

第二节创造原乡神话

一、东北作家群的儿童视角小说

二、沈从文先生的儿童视角小说创作

三、萧乾先生的童年记忆小说

第三节童年生活·作家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带我们走进了小说中的人物世界。我们不再只停留在叙述者(说书人)为我们所创造的其作为全知全能圣人的艺术世界中。我们开始可以看到一些作者与叙事者分饰两角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叙述者有限度地限制了作者。这种“有限度的限制”体现了作者自我意识的内在转变:现代小说家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像圣人那样感知世间一切,可以做到全知全能。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人的视野都是受到自我的限制的,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的这一批作家有了更完整的对自我的认识。他们中有许多人采用了儿童视角这一独特的视野,或追忆逝去的童年或反观现代的世人。总之作者与叙述者在此有了年龄甚至心理上的不一致。当然,作者为了打破叙事过程中的自我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将叙述的权利转交给了另一个人。在儿童视角的小说中,作者将这一权利让渡给了“儿童”,并且赋予他有一定的自由性,代替作者本人完成了其无法完成的叙述任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否认作者也是要受他授予权利的儿童的叙述者的限制的。但是,我们从众多的中国现代儿童视角的小说中看到了作者与其所授权利的儿童叙述者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并且在此为我们创造了诸多完美的艺术品。记忆给儿童视角的小说带来了真诚与坦率,并且也可以看出小说对于回归历史之真的愿望及作者对于诗意生活的诗意追寻。“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及现代儿童观的确立,拓宽了文学的创作题材,拓展了现代文学的表现空间,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叙述形式。在本篇论文中,我将通过对诸多儿童视角小说的关照,解读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作家的心灵密码,即儿童视角这一叙事方式中所蕴含的作家的文化思考及其精神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