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
【6h】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1.1.2研究的意义

1.2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框架结构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研究的方法

1.2.3论文的框架结构

1.3基本概念界定

1.3.1军转民

1.3.2军民一体化

1.3.3军民融合

1.4本文的可能创新

2理论综述

2.1制度变迁的性质

2.1.1制度变迁的含义与特征

2.1.2帕累托改进过程

2.2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2.2.1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2.2.2制度变迁的渐进过程

2.3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

2.3.1制度变迁的目的

2.3.2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

2.4道格拉斯·C·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2.5本文的观点

3军民融合在国外的实践

3.1国外军民融合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3.1.1国外军民融合发展概况

3.1.2国外军民融合发展趋势

3.2美国推行:军民一体化

3.3日本推行:以民掩军

3.4俄罗斯推行:先军后民

3.5以色列推行:以军带民

3.6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启示

小结

4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探索

4.1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初期探索

4.1.1国有军工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4.1.2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的提出

4.1.3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案例

4.1.4国有军工企业实施军转民的评价

4.1.5军转民是军民融合的初级阶段

4.2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现阶段探索

4.2.1国有军工企业对军民一体化探索

4.2.2军民一体化是军民融合的高级阶段

4.3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4.4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模式

小结

5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可行性分析

5.1高级军民融合对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影响

5.1.1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的现状

5.1.2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5.1.3高级阶段军民融合促进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

5.2高级军民融合对国有军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

5.2.1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5.2.2国有军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2.3高级阶段军民融合提升国有军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5.3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可行性

5.4高级军民融合适应了国有军工企业改革要求

小结

6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内容

6.1产业链延伸发展战略

6.2产品共用标准制定

6.3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6.4民转军与高级军民融合

6.4.1民转军

6.4.2民转军案例

6.4.3民转军与高级军民融合

小结

7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阶段军民融合的途径

7.1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政策依赖

7.2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路径选择

7.3国有军工企业兼并收购

7.4推进国有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7.5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方向引导

7.6国有军工企业高级军民融合的措施

7.7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小结

8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1结论

8.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课题研究

展开▼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国家在国防工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建成了大批国有军工企业。并在以后的时间里,国家连续不断的加大对国有军工企业的优质资源注入,使这些国有军工企业享有得天独厚的国家级优质资源。在国家政策方面,由于国有军工企业承担着国家安全所需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国有军工企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先扶持和保护;在生产能力方面,国家为国有军工企业购置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通过建立许多国防工业院校,为国有军工企业培养了大批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财力方面,国家按计划优先为国有军工企业划拨科研生产及其保障军费。国有军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工业为中心的五大部十大国有军工企业集团,从业人口数百万,拥有数千亿国有资产,国有军工企业已成为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优质资源的拥有和使用者,多年以来,这些国有军工企业在军品生产时期,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军品生产任务,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苏美两大阵营的对峙宣告结束,世界进入到一个相对和平时期,这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外部条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调整,又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微观运行基础。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美俄等大国,开始裁军和削减军费开支,对原有的国防工业和军事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军转民热潮,以分享冷战结束后的“和平红利”。美国率先将军事领域的先进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并以此为契机,美国对大量的国防工业进行并购重组或转为民用工业,推行“军民一体化”。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国防工业向军民融合转化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的取向构成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这对国有军工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现状,对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研究围绕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展开:(1)国有军工企业资源配置状况及效率分析?(2)国有军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3)军民融合在国有军工企业中实现的模式是什么?(4)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可行性?(5)国有军工企业实现高级军民融合的内容和途径?以上问题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有军工企业未来的军民融合发展做了前瞻性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梳理,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军民融合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和阶段性,“军转民”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军民一体化”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军民融合由“军转民”到“军民一体化”是一次制度变迁过程。论证了国有军工企业必须先走“军民一体化”发展道路,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创新模式的观点。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视角创新。国有军工企业掌握着国家大量优质资源,但在研究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目前实行的军转民战略,脱离了国有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优质资源的一种浪费。虽然有个别军工企业转轨成功,但从整体上来看,国有军工企业军转民经历了失败的教训。在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其军工企业重心,军民融合时,国有军工企业未来改革的取向是什么?本文用资源配置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论证了国有军工企业“军民一体化”的可行性,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二是研究内容的创新。论文从国有军工企业实施军转民的案例分析入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国有军工企业实施军民一体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军民共用标准,实施军民一体化及其科研成果的双向转移。认为:“军转民”是军民融合的初级阶段,其高级阶段是“军民一体化”,“民转军”是军民融合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三是研究观点的创新。提出了军民融合实现形式应该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观点,“军转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