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6h】

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隐性知识管理概述

1.2.1隐性知识

1.2.2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3本文的工作

1.4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本体论与元数据

2.1本体论

2.1.1本体的定义

2.1.2本体的逻辑基础

2.1.3本体描述语言

2.1.4本体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2.2元数据

2.2.1元数据的定义

2.2.2元数据的描述语言

2.2.3元数据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2.3本章小结

第3章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框架OTKM

3.1引言

3.2 OTKM系统框架及模块分析

3.2.1隐性知识的获取和传播

3.2.2隐性知识的结构化

3.2.3隐性知识的共享

3.3本章小结

第4章OTK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1 OTKM中本体的设计与表示

4.1.1概念本体的设计

4.1.2案例本体的设计

4.1.3资源本体的设计

4.1.4组织本体的设计

4.1.5隐性知识库本体的设计

4.1.6本体的表示

4.2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专家表示模型

4.2.1准备过程

4.2.2训练过程

4.2.3分类过程

4.2.4实例分析

4.3涟波下降规则

4.3.1 RDR技术介绍

4.3.2基于RDR技术获取专家隐性知识的过程

4.4语义检索

4.4.1语义检索的优点及检索流程

4.4.2同义词处理

4.4.3相似词处理

4.4.4隐含知识推送

4.5本章小结

第5章OTKM系统的实现

5.1 OTKM系统开发平台及工具

5.2 OTKM主要用例图

5.3 OTKM原型系统实现

5.3.1主界面

5.3.2专家分类界面

5.3.3专家解疑界面

5.3.4知识标注界面

5.3.5语义检索界面

5.3.6本体进化界面

5.4本章小结

第6章总结与展望

6.1全文工作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人类的知识结构中,显性知识只占10%,另外90%是隐性知识[1]。隐性知识的高效交流、共享和充分利用已成为组织进行知识创新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因此,隐性知识管理已成为当前知识管理的核心。 目前对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存在两个主要不足之处:1)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大都基于传统的知识库系统,无法充分地表示大量复杂的知识;2)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大都只是侧重某一方面,没有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案。 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加强隐性知识的共享,提高隐性知识的利用率,建立一个较为完备和通用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为目标,对隐性知识的相关理论、本体论、系统框架、隐性知识获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提出了一个功能较为全面的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框架,该框架采用三层结构,即存储层、功能层和表现层,实现了隐性知识管理的三个主要环节,即知识的共享、知识的结构化和知识的传播。 2)本文从知识获取角度给出了对隐性知识的分类方法,即分为能够表述的隐性知识、难以表述的隐性知识、不能表述的隐性知识。针对不同的隐性知识,系统采用不同的方法获取和传播。 3)本文提出了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专家地图的构建方法。该方法既可以实现专家的自动分类,又便于专家的检索。以专家地图、专家隐性知识获取为主构建的专家网络模块可以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专家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4)基于本体论建立了本体知识库,使用本体描述语言表示知识对象,从而实现了知识的共享、重用和互操作。并通过知识标注对知识对象建立了知识项,屏蔽了知识对象实体的细节和表示形式的异构性,将知识对象实体与用于检索的知识项分离,提高了检索速度。 5)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集交流平台、专家网络、资源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系统提供了对知识对象的多种检索方式,主要包括全文检索、导航检索、语义检索、专家检索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