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马龙、张继科前四板及相持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6h】

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选手马龙、张继科前四板及相持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的目的意义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2马龙与张继科技术特点分析

2.3国内外相关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马龙与张继科发球技战术统计与对比分析

4.2马龙、张继科接发球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

4.3马龙、张继科第三板技战术使用对比分析

4.4马龙与张继科第四板技战术统计与对比分析

4.5马龙与张继科相持技战术统计与对比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我国优秀乒乓球男子选手马龙、张继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两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近几年来的重大比赛视频录像中每一板球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马龙发球的稳定性要好于张继科,发球线路和落点变化多,短球以中路近网短球为主,落点刁钻,长球速度快,旋转强。张继科发球的威胁性要好于马龙,发球的直接得分低于马龙,发球落点变化也明显较马龙少,主要以中路近网短球和反手位小三角短球为主。
  2.马龙、张继科在接发球时都是控制技术的使用多一些,两人都用到了先进的反手拧技术,马龙接发球抢攻较张继科少,大多是以摆短、劈长控制为主,限制对手起板或战术性使对手起板进行反拉、相持,张继科接发球抢攻意识较好,反手拧拉技术用的较多,得分率也较高。
  3.马龙、张继科在处理第三板球时进攻技术的使用显著增加,控制技术的使用减少,积极贯彻了发球抢攻的战术思想,张继科在处理第三板球时正手进攻技术的使用较马龙少,正手得分率也较马龙低。马龙在处理第三板球时反手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使用都较张继科低。
  4.两人在第四板的处理时都减少了控制,提高了进攻技术的使用率,由于对手反手位的压制,两人反手技术用的也相对多一些,马龙第四板的总体得分率要高于张继科,说明马龙的二四板衔接性要好于张继科,张继科反手使用率要高于马龙,得分率也高于马龙,正手使用率则不如马龙,但得分率要高于马龙。
  5.第五板以后进入到相持阶段后,两人在线路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变动,都以正反手进攻技术为主,控制技术的使用变的更少,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进行对攻、对拉,控制技术仅仅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张继科在相持中以正手相持为主,得分率也较高,但正手的使用率与得分率都低于马龙,马龙的相持中控制技术的使用以反手的挡(拨)为主,反手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都低于张继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