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全面小康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6h】

试论全面小康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现状

1.2选题意义

1.3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及其存在的问题

2.1邓小平与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2.2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的提出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3.3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意义

3.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3.3.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四章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促进我国社会更加和谐

4.1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4.1.1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4.1.2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

4.1.3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4.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4.3“全面小康”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就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是有着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是不同的,两者有着各自的侧重点。但是从两者的发展目标来看,它们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积存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尤其在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即进入“黄金发展期”但又是“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关系相互缠绕、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客观上就更显得突出和必要。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对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