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的因素及研究
【6h】

影响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的因素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数理统计法

2.2.3 对比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运动学分析

3.1.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速度的分析

3.1.2助跑最后两步节奏的分析

3.1.3 后两步步长的运动学分析

3.1.4起跳阶段起跳腿的运动学分析

3.1.5重心高度与水平速度的关系

4.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4.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放脚起跳时身体内倾的角度与放脚角度的参数分析

4.1.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放脚起跳时身体内倾的角度的分析

4.1.2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腿放脚角度的分析

4.1.3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垂直速度参数的分析

4.2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起跳阶段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4.2.1背越式跳高运动员髋关节的运行学分析

4.2.2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膝关节的运行学分析

4.2.3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踝关节的运行学分析

4.3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摆动腿的运动学分析

4.3.1运动员摆动腿摆动的方式

4.3.2起跳时摆动腿摆动和折叠技术分析

4.3.3运动员摆动腿摆动角速度的分析

4.3.4运动员起跳时摆动腿对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腾起初速度的分析

4.3.5运动员起跳时间与摆动腿的关系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男女跳高运动员曾在世界田径史上有过绚烂一页,1957年我国有名的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郑凤荣采用剪式跳高技术跃过1.77米,打破女子世界纪录,震惊田坛。1970年,我国有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倪志钦利用俯卧式跳高技术,跃过2.29m的高度打破了男子世界纪录。背越式跳高作为二十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跳高技术,在1983一1984年,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利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连续三次打破世界纪录(2.37m、2.38m、2.39m),后来,朱建华和一些老队员退役,几十年来,男子跳高成绩依然不见起色,男子跳高运动在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低谷,作为以前一个中国田径优势项目,成绩却年年下滑,我们分析走向低谷的原因,找出这些年制约我国男子跳高成绩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男子跳高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我国男子跳高成绩进入低谷这种状况,本文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倒数后二步助跑技术、起跳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对象是全国田径锦标赛比赛总决赛成绩在2.15米以上的9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和书籍,获得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相关数据,添加到本文进行分析。
  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由于身体条件和训练水平等条件不同,运动员助跑与起跳技术的也不相同,运动员也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但有些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不合理,利用不充分。同时,我国运动员的出现这现象之后,导致速度的浪费,不仅影响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的完整性,而且也浪费自身的体力,造成运动员过杆失误。也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及摆动幅度,起跳腿的各关节的角度,起跳腿缓冲过程中的问题都能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这几方面与外国运动员相差比较,起跳腿的膝关节与踝关节伸肌的不足,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幅度比同一高度成功成绩小,摆动速度也比同一高度成功成绩慢。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出现的所述的状况,针对上述情况对我国运动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