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上三叠统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6h】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元城地区上三叠统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1.2国内外关于裂缝的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

1.4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区域地质构造

2.1区域地质概况

2.1.1盆地构造演化简史

2.1.2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2.2 中新生界构造层序及其划分

第三章姬塬-元城地区延长组地质构造特征

3.1姬塬-元城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特征

3.1.1姬塬-元城地区延长组地层单元特征

3.1.2姬塬-元城地区延长组沉积演化特征

3.1.3延长组主要岩石地层单元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3.2姬塬一元城地区构造体系分布特征

3.2.1 区域大断裂展布特征

3.2.2姬塬-元城地区构造体系分布

第四章姬塬-元城地区裂缝发育特征

4.1裂缝分类及不同构造背景下裂缝特征

4.1.1裂缝研究的相关参数

4.1.2裂缝的分类

4.1.3不同构造背景下裂缝分布模式

4.2姬塬-元城地区裂缝定性参数描述

4.2.1裂缝类型与特征

4.2.2裂缝的力学性质

4.3储层裂缝定量参数的描述

4.3.1裂缝的组系方位

4.3.2构造裂缝倾角分布

4.3.3裂缝的间距和长度

4.3.4裂缝的密度

4.3.5裂缝的地下开度分布特点

4.3.6裂缝充填及其充填物组成特点

4.4裂缝的形成期次与形成时期

4.4.1 裂缝的充填及其反映的裂缝形成期次

4.4.2区域构造运动及其反映的裂缝形成期次

4.4.3裂缝的分布及其切割关系反映的形成期次

第五章裂缝形成的应力场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5.1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5.1.1 印支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5.1.2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5.1.3喜马拉雅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5.2姬塬-元城地区构造应力场及裂缝成因分析

5.2.1姬塬-元城地区燕山期应力状态

5.2.2姬塬-元城地区喜山期应力状态

5.3影响延长组裂缝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5.3.1 裂缝与岩性关系

5.3.2构造裂缝与层厚的关系

5.3.3裂缝与岩层非均质性关系

5.3.4裂缝与应力关系

主要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姬塬—元城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偏西北地区,其构造位置横跨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和天环坳陷两大构造单元,其北部又进入38°带,构造位置特殊,是多种构造交汇位置,构造格局较为复杂。上三叠统是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并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裂缝为其重要的储集空间。同时,盆地裂缝的发育对油气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姬塬—元城地区上三叠统的裂缝系统进行了研究,以便为该区及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基础资料。 本文以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研究原则,通过对姬塬一元城地区及邻区上三叠统裂缝系统的详细野外地质观察、测量,通过对钻井岩芯裂缝系统的详细观察、测量,通过对研究区已有地球物理资料,尤其是对研究区现有倾角测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结合区域和地区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来建立姬塬—元城地区上三叠统中裂缝系统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裂缝系统的分布特点、性质、规模及其变形强度,对形成裂缝的不同时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研究;以延长组构造层中不同构造期次构造裂缝系统的识别及其叠加与改造为重点,通过构造解析对三叠系延长组构造层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裂缝系统的叠加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储层裂缝系统的形成的机理和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