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仰韶文化二次合葬墓及相关问题研究
【6h】

仰韶文化二次合葬墓及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墓葬研究的理论探讨

1.2仰韶文化二次合葬墓的概念及时空范围

1.3仰韶文化二次合葬墓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1.3.1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1.3.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1.3.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4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二次合葬墓的分类及埋葬特点

2.1单坑式二次合葬墓的分类及其埋葬特点

2.1.1仰身直肢葬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2.1.2错位叠放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2.1.3集中堆置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2.1.4乱葬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2.1.5瓮棺葬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2.2大坑套小坑复合式墓葬的分类及埋葬特点

2.2.1一坑一人的复合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2.2.2一坑多人的复合式墓葬及其埋葬特点

第三章二次合葬墓的相对年代关系及其型式演变

3.1单坑式二次合葬墓的相对年代关系

3.1.1器物依据

3.1.2地层依据

3.1.3墓地的排列依据

3.2复合式二次合葬墓的相对年代关系

3.2.1一坑一人复合式二次合葬墓的相对年代关系

3.2.2一坑多人复合式二次合葬墓的相对年代关系

3.3二次合葬墓的型式演变

第四章墓地布局结构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结构

4.1墓地的整体布局结构

4.1.1前仰韶文化期(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墓地结构特点

4.1.2仰韶文化第一类墓地结构

4.1.3仰韶文化第二类墓地结构

4.1.4仰韶文化第三类墓地结构

4.1.5仰韶文化第四类墓地结构

4.2墓地布局结构的演变

4.3墓地布局结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结构变化

第五章相关问题研究

5.1二次合葬习俗的起源与传播

5.2二次合葬及相关葬俗的认识

5.2.1大坑套小坑墓葬的出现及作用

5.2.2关于人骨扰乱现象的认识

5.2.3关于俯身葬、侧身葬的认识

5.2.4割体葬俗质疑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首先依据墓葬形制的不同把二次合葬墓分为两大类:单坑式二次合葬墓、大坑套小坑的复合式二次合葬墓;然后再依据二次合葬墓内人骨的处理摆放方式,进一步把单坑式、复合式二次合葬墓分为仰身直肢状、错位叠放、集中堆置、乱葬、瓮棺葬。单坑式二次合葬墓分为五类,复合式二次合葬墓分为四类。通过地层关系及出土器物的对比,确定各类墓葬之间的早晚关系,梳理出二次合葬墓的演变序列。在搞清楚二次合葬墓埋葬特点及发展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二次合葬墓发生及演变的社会背景。 本文通过对包含二次合葬墓的墓地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多种墓地结构。仰韶文化早期有三级墓地结构:墓群——墓区——墓地。史家墓地、姜寨二期上层墓地、下王岗二期东北墓地的显著特征是:二次合葬墓广泛盛行,墓葬集中分布,墓地无墓区之分。此时,仰韶文化早期的三级墓地结构转变为二次合葬墓——墓地两级墓地结构。阎村类型瓮棺合葬墓地的结构更加松散。 随着二次合葬习俗的发展,墓地结构越来越松散。二次合葬习俗的发展过程,就是合葬墓所代表的家族组织从氏族中萌芽、发展壮大,并最终完全取代氏族组织的全过程。相关问题研究部分讨论了二次合葬习俗的起源、传播。认为二次合葬习俗于裴李岗文化晚期阶段起源于淮河上游地区,续而持续西进,从秦岭南麓沿丹江、汉水进入陕西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阶段得到大发展,并于仰韶文化中期从关中地区退缩到豫西地区。最后探讨了墓葬二层台的产生及作用:并对人骨扰乱葬、俯身葬、割体葬等习俗进行辨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