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情境归因研究
【6h】

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情境归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前言

1 .1 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青少年

1.3.2运动坚持行为

1.4文献综述

1.4.1归因论缘起研究

1.4.2个性归因与情境归因研究

1.4.3运动坚持行为的研究

1.4.4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情境归因研究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逻辑分析法

2.2.5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1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本质

3.1.2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独特性

3.2 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三个阶段分析

3.3家庭环境归因

3.3.1家庭收入

3.3.2父母运动习惯

3.3.3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3.3.4父母的认知水平

3.4学校环境归因

3.4.1体育教学内容

3.4.2学校的运动氛围

3.4.3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技能水平

3.4.4同学关系

3.4.5学校管理策略

3.4.6 班级管理及班主任态度

3.4.7 学校学校运动场地设施

3.5社会环境归因

3.5.1公共运动场地器材

3.5.2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3.5.3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

3.5.4其它影响因素

3.6影响因素的评分分析

3.6.1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对比

3.6.2学校环境影响因素对比

3.6.3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对比

4.1研究结论

4.2研究建议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本质,以及从情境归因的角度研究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单县一中、单县五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平阴县实验中学、曹县第一私立高中以及成武一中等八所学校为依托,共选取了710名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家庭归因、学校归因、社会归因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得出不同层面之间以及各个层面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影响主次排序,以期为运动干预促使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建议。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研究建议和不足。
  研究结论:
  1.运动坚持行为和运动习惯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是一种过程,而习惯是一种状态,青少年的运动坚持行为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运动坚持的形成过程分为运动初始、持续和坚持三个阶段。
  2.相比较而言,在青少年运动坚持行为的情境归因中,父母的运动习惯和认知水平,以及学校策略、班主任管理及态度、体育教学内容、学校运动氛围学校器材设施等因素起到作用要明显高于其它影响因素。
  3.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对比分析中,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明显要高,这和青少年独特的生活学习环境有着一定的关联,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在学校,因此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多的会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
  研究建议与不足:
  1.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较低,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单纯的将他们作为调查对象,难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后续研究中可以把家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一部分,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分析。
  2.因为研究时间和能力受限,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仅仅把研究范围确定在了山东省内的某些学校,在文化差异,生活习俗,以及民族差异等因素考虑欠缺。建议在日后的研究中,将实际的量化指标纳入“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大数据统筹与分析,以取得更为真实有效的研究成果,为运动干预实施更强有力的借鉴。

著录项

  • 作者

    房从新;

  • 作者单位

    山东体育学院;

  • 授予单位 山东体育学院;
  • 学科 运动训练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曲国洋;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青少年;
  •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坚持行为; 情境归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