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念与路径探析——基于协同互动的视角
【6h】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念与路径探析——基于协同互动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慈善事业

1.2.2企业慈善捐赠

1.3文献综述

1.3.1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2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3文献研究述评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念基础及动力分析

2.1慈善捐赠的渊源与基础探析

2.1.1慈善捐赠的渊源

2.1.2慈善捐赠的基础

2.2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多学科透视

2.2.1经济学视域:公平与效率

2.2.2管理学视域:激励

2.2.3社会学视域:社会交换和社会契约

2.2.4营销学视域:慈善营销

2.2.5社会保障学视域:重要支柱

2.3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念

2.3.1利益相关者理念

2.3.2企业公民理念

2.3.3企业文化理念

2.3.4战略型企业慈善理念

2.3.5公益型企业营销理念

2.4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动力分析

2.4.1内部动力

2.4.2外部动力

第三章 国外企业慈善捐赠及经验启示

3.1国外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分析

3.2国外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经验启示

第四章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1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现状分析

4.2个案研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的企业慈善捐赠活动

4.3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

4.3.1内部因素分析

4.3.2外部因素分析

4.3.3个案研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

第五章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路径——基于协同互动的视角

5.1政府视角——规范者、支持者,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制度保证

5.1.1完善慈善捐赠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

5.1.2政策扶持、制度建设,培育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

5.1.3支持鼓励慈善组织的发展,进行规范和引导

5.2企业视角——企业战略、长远利益,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关键因素

5.2.1树立慈善意识, 建立现代企业慈善捐赠理念

5.2.2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提高经营业绩

5.2.3加强与政府、慈善组织、社会大众的合作交流

5.3慈善组织视角——感召力、公信力,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有力支撑

5.3.1增强公信力,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5.3.2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开展慈善营销

5.4社会大众视角——关注、参与,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社会支持

5.4.1公众传媒加大宣传与支持,弘扬慈善捐赠精神

5.4.2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大力培育慈善文化,培养良好的慈善环境

第六章 小结

6.1 本文结论

6.2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发展展望——建设现代慈善社会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慈善捐赠在我国源远流长,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战争和疾病等造成大量不幸社会群体的存在,政府力量、民间组织和宗教团体等都积极参与到慈善捐赠事业中来,帮助人们安定生活,恢复生产。“慈善”意为“慈心和善举”,慈善的本质体现的是人类的一种大爱,一种爱人如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文情怀。我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诸多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公民、企业、慈善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以企业为慈善捐赠主体的自愿捐赠行为,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有利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使社会更加的公平、正义。首先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营销学和社会保障学等多学科的视域透析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从跨学科的角度去进行研究。进而分析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念,包括利益相关者理念、企业公民理念、企业文化理念、战略型企业慈善理念和公益型企业营销理念。在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理念的指导下,探讨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动力,主要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与西方慈善捐赠事业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的慈善捐赠事业不论是个人捐赠还是企业捐赠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促使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企业参与慈善捐赠行为的随意性较强,缺乏整体的规划;第二,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第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缺乏合理理念的指导,主动性较差;第四,企业慈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重视程度、企业的生命周期变化和企业的伦理文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等;外部因素有税收政策因素、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社会的褒扬与批评、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研究不足和捐赠渠道过少等。
   最后,针对以上的分析,基于协同互动的视角,将我国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指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和社会大众的协同努力和参与合作,然后从政府视角、企业视角、慈善组织视角和社会大众视角探析发展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路径,主要包括:政府视角——倡导者、规范者,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制度保证,主要体现在政府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倡导与支持;企业视角——企业理念、长远利益,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多种因素,去进行慈善捐赠行为;慈善组织视角——感召力、公信力,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有力支撑,慈善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强自律,提高公信力,以取得企业的充分信任;社会大众视角——关注、参与,是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社会支持,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慈善捐赠文化,同时,社会大众需要对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企业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调动全社会参与慈善捐赠事业的积极性,迈进现代慈善社会,促使整个社会更加的美好、和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