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6h】

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成果综述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成果综述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基本理论

2.1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内涵

2.1.1 国外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解读

2.1.2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见解

2.2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分类的争论

2.2.1 债权请求权和知识产权请求权

2.2.2 防卫性救济和进取性救济

2.3 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的理论考察

2.3.1 国外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的考察

2.3.2 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的规定

第三章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

3.2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问题

3.2.1 侵权赔偿的性质不明确

3.2.2 同一救济方式适用顺位不一致

3.2.3 侵权赔偿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不明确

3.2.4 最高侵权赔偿数额的规定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

第四章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几点思考

4.1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4.1.1 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4.1.2 明确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4.2 取消同一救济方式的适用顺位

4.2.1 允许当事人选择侵权行为的救济方式

4.2.2 适当提高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

4.3 明确侵权赔偿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

4.3.1 明确侵权赔偿的适用范围

4.3.2 明确侵权赔偿的适用对象

4.4 结合侵权行为的多样化因素综合确定赔偿数额

4.4.1 加大侵权行为的审查力度

4.4.2 拓宽侵权行为认定的考察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发展,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侵权现象越发严重。由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局限,常常使得被侵权人在面对权利被侵害时不知所措或者法律上可以提供的救济与其实际遭受的损失相差甚远,侵权损害赔偿填平损失的原则无法落实,有违立法的初衷和目的。纵观国内外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立法,对于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主要以民事责任为主,所以本篇论文的写作就从知识产权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入手,以此展开,结合德国、日本、美国等法律制度相对完备的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理论考察,以此指出我国现阶段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困境与不足,并且联系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一些可行性的解决思路与思考。
  建议在吸收、借鉴国外实践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盲目照搬照抄,切实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例如:可以考虑在我国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明确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防止对权利人的过度保护;取消对法定赔偿的适用顺位限制,统一法律规范的一致性,增强法律的可预测性;在确定赔偿数额时,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正确适用法律等。希望这些个人见解为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