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不同起搏频率对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6h】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不同起搏频率对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介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

综述 心房颤动的机制和治疗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前的自身平均心室率(AHR)调节患者的起搏频率,观察起搏频率与心功能、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永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47例,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2-81(65.2±7.8)岁。植入起搏器前应用动态心电图计算自身平均心率(AHR)次/分,测定全血脑钠肽(BNP)水平、六分钟步行距离和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MLHFQ)分数,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每位患者的射血分数。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第1至5月,分别以(AHR-10)次/分、(AHR-5)次/分、(AHR)次/分、(AHR+5)次/分、(AHR+10)次/分起搏一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 1.起搏前后EF的改变术前EF为(0.4204±0.0843),以(AHR-10)次/分起搏的EF增加至(0.4283±0.0788),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EF为(0.4485±0.0740),较(AHR-10)次/分明显增加(p<0.05);以(AHR)起搏的EF增加至(0.4715±0.0701)%,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EF减少至(0.4577±0.0725)%,与(AHR)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AHR+10)次/分起搏的EF减少至(0.4362±0.0769),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仍比(AHR-10)次/分高(p<0.05)。 2.起搏前后BNP的改变术前BNP为(446.62±306.17)pg/ml,以(AHR-10)次/分起搏的BNP减少至(4119.77±293.37)pg/ml,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BNP为(372.94±275.58)pg/ml,较(AHR-10)次/分明显减少(p<0.05);以(AHR)次/分起搏的BNP减少至(322.51±259.35)pg/ml,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BNP增加至(341.96±266.02)pg/ml,与(AHR)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10)次/分起搏的BNP增加至(374.89±272.14)pg/ml,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仍比(AHR-10)次/分低(p<0.05)。 3.起搏前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分数的改变术前生活质量分数为(44.74±15.79),以(AHR-10)次/分起搏的生活质量分数减少至(44.02±15.48),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生活质量分数为(41.13±14.69),较(AHR-10)次/分明显增加(p<0.05);以(AHR)次/分起搏的生活质量分数减少至(38.38±14.49),与(AHR-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生活质量分数减少至(38.09±14.59),与(AHR)次/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54);以(AHR+10)次/分起搏的生活质量分数增加至(39.17±14.75)%,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但仍比(AHR-5)次/分低(p<0.05)。 4.起搏前后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变术前六分钟步行距离为(410.57±51.39),以(AHR-10)次/分起搏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加至(419.89±4Z.33)%,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六分钟步行距离为(435.38±43.05)%,较(AHR-10)次/分明显增加(p<0.05);以(AHR)次/分起搏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加至(448.98±39.37)%,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5)次/分起搏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增加至(457.36±37.49)%,与(AHR)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AHR+10)次/分起搏的六分钟步行距离减少至(447.57±39.23)%,与(AHR+5)次/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与(AHR)次/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4)。 5.起搏前后心室率的变化情况以(AHR-10)次/分起搏的心室率较术前无明显增加(p>0.05);以(AHR-5)次/分、(AHR)次/分、(AHR+5)次/分、(AHR+10)次/分起搏时,心室率逐渐增加,这4种起搏频率之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每种起搏频率较其前一种起搏频率的心室率明显增加(p<0.01)。 结论: 1.以起搏器植入前的自身平均心室率调节起搏频率可以实现起搏频率的个性化。 2.在5种起搏频率中,以(AHR)次/分至(AHR+5)次/分起搏可以明显提高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以(AHR+5)次/分以下的频率起搏时,随着起搏频率的增加,心室率仅轻度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