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研究
【6h】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新青年》产生的时代背景与贡献

2.1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2.1.1 革命史代表性刊物一览表

2.1.2 党刊的性质及发展历程

2.1.3 《新青年》发展历程

2.2 国内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情况

2.2.1 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2.2.2 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

2.3 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2.3.1 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刊物——《新青年》

2.3.2 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刊物

第三章 《新青年》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3.1 《新青年》的传播途径

3.1.1 《新青年》的传播背景

3.1.2 《新青年》与其他刊物的交流

3.1.3 《新青年》的传播方式

3.2 《新青年》传播内容

3.2.1 《新青年》传播地域范围

3.2.2 《新青年》传播的内容

3.2.3 《新青年》传播内容的局限与贡献

第四章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报刊《新青年》

4.1 《新青年》的作者群

4.1.1 《新青年》的代表性作者群

4.1.2 《新青年》作者群形成的原因

4.2 《新青年》的读者群

4.3 《新青年》对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3.1 《新青年》核心人物对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4.3.2 《新青年》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

4.3.3 《新青年》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面所做出的探索

第五章 《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今天的启示

5.1 媒介对思想文化变革的先导作用

5.1.1 媒介的定义与特点

5.1.2 影响媒介的因素

5.1.3 媒介对思想变革的先导作用

5.2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

5.3 重视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和思想启蒙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创新点

6.1.2 结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新青年》(1915年9月-1926年7月)原名《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新青年》,由陈独秀创办并任主编,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3年6月成为中共中央机关的理论性刊物。
  本文从《新青年》的内容、影响、核心内容及代表思想入手,详细考察了《新青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其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了系统整理与总结,并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贡献做出简要评价。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新青年》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的原因,对早期在国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情况和代表性刊物进行介绍,总结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长期的一个过程。
  第二部分系统介绍《新青年》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阐述了以陈独秀为核心的《新青年》的新闻实践,总结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
  第三部分一方面分析《新青年》的作者群,对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了详细论述,另一方面描述读者群与读者群互相沟通,进行思想的交流,总结出《新青年》在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
  第四部分联系当下、展望未来,从《新青年》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今天舆论发挥的巨大作用,倡导要重视媒介的先导作用,重视舆论的宣传引导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