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鸭儿峡作业区志留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6h】

鸭儿峡作业区志留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研究区构造特征

2.1 工区位置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2.1 地层基本特征

2.2.2 志留系地层精确的划分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2.3.1 鸭儿峡志留系潜山断层断裂特征

2.3.2 构造格架及次级单元划分

2.4 关于对断裂形成时期的看法

第三章 研究区裂缝与岩性变化特征研究

3.1 裂缝测井识别

3.1.1 间接法裂缝识别

3.1.2 有效裂缝的测井识别

3.2 直接法裂缝识别

3.2.1 岩心观察裂缝特征

3.2.2 显微镜下裂缝特征

3.2.3 成像测井裂缝特征

3.3 裂缝参数计算

3.4 裂缝的开度分布特征

3.5 核磁共振检测结果与相关参数变化分析

3.6 岩性变化特征

第四章 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4.1 控制油气富集的因素分析

4.2 构造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4.3 裂缝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4.4 岩性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4.5 综合评价

4.5.1 评价参数的选取

4.5.2 确定权系数

4.5.3 评价结果

第五章 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5.1 三维地质建模

5.1.1 构造模型建立

5.1.2 储层参数建模建立

5.1.3 储量拟合

5.1.4 将模型进行粗化

5.2 油藏数值模拟

5.2.1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5.2.2 历史拟合

5.3 丰度图分布规律

5.4 剩余油分布规律

5.5 新钻油井井位论证

结论及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鸭儿峡油田志留系变质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且储层岩性变化大,多年来主要围绕潜山高部位及次高部位挖潜,缺乏油藏特征和开发潜力整体评价。因此开展油藏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有利目标井位优选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根据小层划分与对比结果,研究区间杂段厚度变化不大,西南部、西北部紫色段变薄,部分井中消失,东南部紫色段厚度增大。地层表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鸭儿峡志留系断层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其次为近南北向、近东西向。这四组断层将鸭儿峡志留系潜山切割成大小不同的数十个断块。
  (2)根据测井曲线类型,建立了不同测井系列的裂缝、有效裂缝识别方法。电阻率小于电阻率60Ω·m为干层,在60Ω·m至90Ω·m之间为差油层,电阻率大于90Ω.m为油层。裂缝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西方向,裂缝类型以斜交缝为主,北东方向的裂缝是油气的主要疏导通道,而北西向裂缝则为油气的扩散提供了更多路径。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值差异大,千枚岩和白云岩的裂缝发育程度要高于变质砂岩。
  (3)裂缝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此外还发育一定程度的微孔。孔隙度分布呈土豆状,平面上分布差异较大。北东向断层附近井产量明显要高于北向断层,寻找油藏应该以北东向断层为主。断裂作用形成的各级裂缝是控制有效油气储层的关键因素,油气显示较好的井段均与裂缝发育程度有关。研究区变质砂岩和千枚岩的裂缝发育程度要高于白云岩。以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裂缝开度、有效厚度、渗透率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各因素权重的条件下,对储层进行了静态评价,评价结果与生产动态一致。
  (4)以测井和测井解释结果为基础,建立了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根据属性模型,对研究区各小层的储量进行了重新拟合,三个小层地质建模所的储量合计为1069.7万吨。开发前研究区构造高点等处丰度值较高,经过52年生产,高丰度区的累计产量高,丰度下降明显。剩余油主要特征表现为生产井附近剩余油饱和度低,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受生产井控制明显,井密的地方,井间剩余油饱和度低。根据剩余油分布图和丰度场,优选了3个井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