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家的自我修养观及其对当代德育方法的启示
【6h】

儒家的自我修养观及其对当代德育方法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绪论

1.1选题意义

1.1.1理论意义

1.1.2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我国关于儒家自我修养观的研究现状

1.2.2国外自我修养思想的研究与实践

1.3本文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基本框架

1.3.2研究方法

1.4文章的创新点

1.4.1儒学研究方面

1.4.2道德教育方面

2儒家自我修养观的理论阐述、内涵方法及其追求的理想人格

2.1理论阐述

2.1.1孔子最早提出了儒家自我修养观

2.1.2荀子、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我修养观

2.1.3《大学》、《中庸》系统性的总结了自我修养观

2.1.4自我修养的理论内涵

2.2自我修养的方法

2.2.1为仁由己法

2.2.2学思并重法

2.2.3内省法

2.2.4慎独法

2.2.5改过迁善法

2.2.6慎言躬行法

2.2.7清心寡欲法

2.2.8积靡法

2.2.9身教示范法

2.3自我修养所树立的理想人格

2.3.1历代儒学家对理想人格的见解

2.3.2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特征

3现代德育方法的现状

3.1德育与德育方法的内涵

3.1.1德育的内涵

3.1.2德育方法的内涵

3.2当前德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3.2.1德育方法重灌输,轻辨析

3.2.2德育方法未能做到知行统一

3.2.3德育方法比较单一

3.2.4德育方法存在形式主义

4儒家自我修养观对当代德育方法的启示

4.1正确对待儒家的自我修养观

4.2儒家自我修养观对当代德育方法的启示

4.2.1为仁由己,提倡主体间性的德育方法,注重个人道德建设主体性作用

4.2.2学思结合,切实提高道德认识,传承义理悟性的思维传统

4.2.3反省知耻,促进个体完善

4.2.4由“乐道”而“践履”,激发受教育者积极性,努力端正道德行为

4.2.5循序渐进,学贵有恒,将德育寓于生活中,刻苦磨炼道德意志

4.2.6身教示范,注重道德层次性,营造可感可及的信念体系和榜样群体

4.2.7择邻交友,积极营造道德氛围,提高德育实效性

4.2.8重视人伦,促进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的统一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他们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理论和具体实践是我国道德教育历史中的宝贵财富,,如果说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留芳千古的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那么儒家自我修养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当代中国德育,在德育理念,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等方面,都曾深受外国特别是苏联德育思想的影响,而与中国自己的道德文化传统却存在较大程度上的脱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我国德育的实效性,路径之一就是要采取有效的德育方法,要将当代中国的德育与中国自己的道德教育传统对接起来,从儒家自我修养思想中汲取合理的成份,结合现实情况充分利用儒家自我修养思想的价值,使它们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价值和形式.本文以儒家的自我修养观与当代德育方法的联系为切入点,首先对自我修养观进行了理论阐释,接着论述了自我修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儒家的理想人格,并深入分析了理想人格.在充分吸取儒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当代道德教育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