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深亚微米SiGe SOI MOSFETs的特性研究
【6h】

超深亚微米SiGe SOI MOSFETs的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引言

1.2 Si/SiGe应变技术

1.2.1 Si/SiGe应变技术的特点

1.2.2 Si/SiGe应变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多栅技术

1.3.1多栅技术的特点

1.3.2多栅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2物理模型

2.1应变Si/SiGe的物理模型

2.1.1 Si/SiGe应变材料的品格结构

2.1.2应变Si物理模型

2.1.3应变SiGe物理模型

2.2双栅MOSFET的物理模型

2.2.1 P+-P+双栅MOSFET模型

2.2.2N+-P+双栅MOSFET模型

2.4本章小结

3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MOSFET新结构

3.1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3.2单栅模式下器件特性的模拟分析

3.2.1单栅模式的单管静态特性

3.2.2单栅模式的CMOS瞬态特性

3.3应变Si/应变SiGe MOSFET的优化

3.3.1 Ge组分对器件特性的影响

3.3.2背栅偏压对器件特性的影响

3.3.3 PMOS顶栅与底栅控制机制的比较

3.4本章小结

4双栅模式下器件特性的模拟分析

4.1器件工作原理

4.2双栅工作模式的优越性

4.2.1单管特性

4.2.2 CMOS特性

4.3双栅应变沟道与体硅沟道器件的分析比较

4.3.1双栅模式的单管静态特性

4.3.2双栅模式的CMOS瞬态特性

4.3本章小结

5新结构的工艺实现

5.1国内外应变沟道器件及相关工艺

5.1.1应变Si沟道NMOS的结构和工艺

5.1.2应变SiGe沟道PMOS的结构和工艺

5.1.3应变Si/SiGe双沟道器件的结构和工艺

5.2国内外双栅器件及工艺

5.3新结构工艺实现流程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应变Si/SiGe技术以其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特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报道的应变沟道器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制备应变沟道NMOS和PMOS分别要应用不同的应变材料,两者制备工艺不兼容,限制了应变沟道器件的集成化应用。 (2)对于PMOS,Si cap的存在使栅控能力减弱,栅压增大时容易产生寄生的空穴导电沟道,影响了PMOS的性能表现。 (3)应变沟道器件仍然是基于传统单栅结构,无法有效改善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下单栅器件栅控能力下降等问题,制约了集成电路向更小的特征尺寸方向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双栅双应变沟道全耗尽SOI MOSFET新结构,建立了栅长为25nm的新器件结构模型。总结了双栅器件的物理模型,为了保证模拟的精确性,对应变Si、应变SiGe的主要物理模型进行了修正。利用三维器件模拟软件ISE TCAD对器件单、双栅模式下的单管直流特性和CMOS瞬态特性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影响器件性能的因素,如Ge组分,背栅偏压等。对PMOS顶栅和底栅控制模式下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模拟和比较。根据模拟结果,新结构能很好地解决上述应变沟道器件的三类缺点: (1)新结构把应变Si和应变SiGe结合起来,在沟道区形成双应变层,N管和P管采用完全一致的层结构,仅通过改变掺杂类型和浓度来实现,这样就解决了两者工艺不兼容的问题。 (2)新结构有单栅和双栅两种工作模式,作为单栅应变沟道器件时,分别用顶栅和底栅控制上层应变Si和下层应变SiGe导电,与体硅沟道器件相比,NMOS和PMOS的驱动能力均有显著提高,CMOS瞬态特性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同时缩短了约一倍。对PMOS用底栅作为控制栅,栅控能力和驱动能力均优于顶栅控制,且消除了空穴寄生沟道的影响。 (3)作为双栅应变沟道器件时,充分发挥了双栅器件栅控能力强的优点,能有效改善单栅器件在超短特征尺寸下性能退化的问题,其静态和瞬态特性在单栅模式的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讨论了该结构的工艺实现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应变沟道器件和双栅器件及其制备工艺,给出了新结构的工艺实现流程,新结构在当前工艺水平下可以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