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的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6h】

“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的电影艺术创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非遗”名录传承与保护的新力量

1.1.2“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的社会功能与艺术价值

1.2.1探索电影艺术创作在“非遗”传承保护上的优势

1.2.2探讨“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电影艺术创作的必要性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西方电影对人类学的提炼

1.3.2影像化传播民族精神与情感传递

1.4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1.4.1研究特色

2.2青田鱼灯舞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2.2.1青田鱼灯舞传承人的现状

2.2.2青田鱼灯舞的保护与发展现状

5.应用电影艺术创作“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

5.1前期调研

5.2“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电影剧本创作

5.2.1剧本定位

5.2.2角色设定

5.2.3情节设计

5.2.4文学剧本创作与送审

5.3“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电影企划筹备

5.3.1电影概念海报设计

5.3.2电影招商企划案设计

5.3.3电影采景

5.3.4电影摄制筹备

5.3.5电影角色演员确立

5.4“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电影拍摄与后期制作

5.4.1美术场景设计

5.4.2道具设计

5.4.3分镜设计

5.4.4中期拍摄

5.4.5剪辑应用

5.4.6色彩应用

5.4.7动画应用

6.作品部分展示及分析

6.1电影物料展示

6.1.1电影道具--鱼灯

6.1.2电影美术概念气氛图

6.2电影概念版预告片展示

致谢

展开▼

摘要

“非遗”名录的产生(本文中,“非遗”名录的具体全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促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概念和内容得到社会广泛接受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提炼表现也逐渐为国内电影界所接受(以下简称“非遗”文化电影),电影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非遗”名录以及还没有申报“非遗”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艺术的创作当中。2003年以来,“非遗”文化的电影大量涌现并成为构建民族电影体系的新亮点。[1] 2011年,第二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中国内地著名导演陈力凭借一部“非遗”文化电影《爱在廊桥》获得最佳导演奖。[2]近几年国内电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保护与传播形式。在应用电影艺术化的手段去传承与保护方面,电影艺术工作者们在忠于“非遗”名录内在精神的基础上,基于受众中心理念,尊重传播与教育规律,同时保证原汁原味,尊重历史、真实内涵诠释,从而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本文主要内容的研究是以国家级“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结合电影艺术化表现来研究探讨。重点讲述“非遗”名录青田鱼灯舞如何在电影艺术化表现下,以电影叙事的方式来呈现青田鱼灯舞。其阶段也包含了前期调研与剧本创作、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与发行三个重要阶段。本文将从自身电影作品实践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以电影生产流水线分期、分阶段性来研究剖析青田鱼灯舞的电影艺术化表现,以此来论述电影艺术化表现“非遗”名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以更有艺术欣赏性和高效率的实现文化传播与文化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