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榆林六县森林覆盖变化时间反演及生物量估算
【6h】

榆林六县森林覆盖变化时间反演及生物量估算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1.3研究目标与内容

1.4技术路线

1.5本章小结

2研究区概况和数据

2.1研究区概况

2.2数据源及预处理

2.3本章小结

3基于多时相光谱和物候特征的地物分类研究

3.1遥感分类方法介绍

3.2试验分析

3.3本章小结

4森林覆盖变化时间反演

4.1森林概率指数(IFZ)的介绍及其性质

4.2植被动态追踪算法

4.3试验分析

4.4本章小结

5森林生物量的遥感监测

5.1森林生物量遥感监测方法

5.2森林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5.3试验分析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内容与结论

6.2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基于时间序列的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森林覆盖变化定量探测,能够刻画和记录森林变化轨迹,相对于传统的多期分类制图的变化探测方法,无疑是森林覆盖及森林变化遥感探测的革命性进展。本文开展了榆林六县森林覆盖变化(植树造林和森林砍伐)的中等空间分辨率(30米)、高时间分辨率(1-2年)、长时间序列(1974-2012年)的定量化研究,并结合生物量分析榆林六县的植树造林状况,评价和检验了榆林地区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的巨大成效。
  首先,对研究区域2011年5、6、7、8月和2009年9月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计算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并利用地面调查资料和遥感先验知识,采用决策树分类算法,对地表覆盖进行分类,总体分类精度达95.77%,Kappa系数为0.93。
  然后,收集了研究区域1974-2012年共29期数据质量好、少云并处于森林生长季节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定量化处理后获得了时间序列的地表反射率数据,计算森林概率指数,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得到区域遥感与非遥感先验知识,设计了地表覆盖、森林变化的分类规则与定量化分类算法,获得了森林覆盖变化及变化时间的定量分类结果,并利用检验样本数据对森林覆盖变化结果进行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影像和森林覆盖变化定量遥感模型,能够实现复杂异质的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变化定量监测(包括植树造林、森林砍伐的空间位置和变化时间)。依据以上规则得到了六类地物(水体、裸地、耕地、永久森林、植树造林及森林砍伐),总体分类精度为89.1%,kappa系数为0.858,植树造林和森林砍伐的生产者精度分别为78.4%和89.1%。同时,对森林覆盖变化时间的时序反演结果进行了真实性检验,结果显示,22.2%的数据监测的时间和实地调查的时间完全相同,86.5%数据监测到的时间误差在3年/期以内。区域森林覆盖变化的统计结果表明,榆林六县的森林面积由1974年的378,862ha(占总面积的14.8%)增加到2010年的1,103,743ha(43.0%);1974-2012年期间出现两个植树造林峰值,分别出现在1977年和2001年,这与当地政府响应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相关政策的时间相一致。
  最后,利用森林概率指数和已有的森林生物量调查数据,建立了研究区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估算了1986年、2002年和2011年榆林六县的三期森林地上生物量。三期数据结果表明1986-2011年榆林六县森林地上生物量增加显著,2011年榆林六县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为5.3×1010kg,2002年的为2.8×1010kg,而1986年的为1.6×1010kg。森林的生长伴随着生物量的增长,考虑到2001年是植树造林峰值年,该森林生物量变化结果和植树造林时间特点是吻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