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南金属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6h】

陕南金属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实地研究区域概况

2.2模拟实验研究概况

3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3.1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3.2区域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

3.3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危害性

3.4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来源研究

3.5小结

4距离对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影响

4.1重金属在不同区域内的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安全区界确定

4.2距离变化对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

4.3小结

5高差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5.1不同高差区域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安全区界确定

5.2高差对土壤中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

5.3小结

6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6.1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6.2从形态分布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6.3小结

7尾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模拟实验

7.1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及内容

7.2Cu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7.3 Zn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7.4Pb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7.5 Cd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7.6Zn、Cu、Pb、Cd四种元素在土壤中迁移累积规律对比分析

8 陕南金属尾矿库土壤重金属迁移预测模型

8.1土壤重金属迁移发展阶段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分析与检验

8.2重金属迁移初始阶段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分析与检验

8.3关于实地调研与模拟实验关系的几点讨论

9结论与展望

9.1结论

9.2创新点

9.3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金属尾矿砂中残留大量重金属元素,通过地表径流和渗流、风沙扬尘等作用,尾砂中重金属元素很容易进入尾矿库周边的土壤环境中,从而造成重金属土壤环境污染。一方面,土壤重金属经过漫长的积累,通过植被吸收、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等作用对生物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土壤重金属在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其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存在形态及危害性质也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迁移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既有土壤污染治理指导意义,也对矿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论文采用实地调查研究与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陕南金属尾矿区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的规律及其环境效应。得到以下结论:
  (1)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富集及分类结论
  Cu、Zn、Pb、Cd、Mn、Co是研究区域内具有普遍性污染的元素,Ni、V、Ge、Mo、Ba元素的污染区域只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尾矿库周围的小部分区域。Cu、Zn、Pb、Cd四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作用达到显著污染水平,Ni、Mn、Ba元素富集作用最不明显,Ge、Mo元素富集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Zn、Pb、Cd、Ni四种元素的可交换态比例较大,RAC生态风险编码法等级为中度风险等级,其它元素的生态风险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等级。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1种重金属可分为3类:具有普遍的、共同污染源的Cu-Zn-Pb-Cd-Co-V,有明显污染源差异的Ge-Ba-Mo,自然污染因素的Mn-Ni。
  (2)距离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确定的重金属污染安全区界:距离尾矿库400-1000m的范围,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为低等级,单元素生态危害也为低等级,故>400m的范围是潜在生态风险的安全范围。重金属元素迁移受到距离的影响显著:Ba主要迁移范围0-200m;Ni、Co主要迁移范围0-400m,Cu、Zn、Pb、Cd、V、Mn主要迁移范围是0-600m,Ge、Mo主要迁移范围是0-800m。按照迁移距离大小分析,11种元素的迁移能力排序为Ge/Mo>Cu/Zn/Cd/V/Pb/Mn>Ni/Co>Ba。
  (3)高差对土壤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以尾矿坝面为高差0基准,高差范围为80-0m的区域重金属含量总体低于0-(-80)m的区域。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的重金属污染安全区界:在高差80-20m的范围,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低等级,Cd单元素生态危害为中等等级,故在尾矿坝面以上>20m范围,是潜在生态风险安全范围,但要重点防控Cd元素污染;在尾矿坝面以下0-(-80)m范围,土壤重金属潜在危害为中等等级以上,故安全界限尚不能确定。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受到高差影响十分显著:Cu、Cd、Zn、Pb、V主要迁移范围为0-20m、超过0-(-80)m,Ba元素迁移范围为0-(-40)m,Mn主要迁移范围为0-20m和0-(-40)m,Mo迁移范围为0-20m和0-(-60)m,Ni主要迁移范围为0-20m和0-(-20)m,Ge主要迁移范围为0-(-40)m,Co迁移范围超过0-(-80)m。按照迁移高差范围分析,11种元素的向上迁移能力:Cu/Zn/Cd/V/Pb/Mn/Ni/Co>Ba/Ge/Mo,向下迁移能力:Cu/Zn/Cd/Pb/V/Co>Mo>Ba/Ge/Mn>Ni。
  (4)土地利用类型对重金属的迁移性影响
  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分析,Zn、Cd、Ni、Mo、Ba、Cu、Pb、V、Co九种元素在草地土壤中的迁移累积作用比农用地、林地、撂荒地土壤明显。从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看,草地土壤的等级为较高等级危害,其它3种土壤为中等,4种利用类型土壤中的Cd的单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等级均为较高等级,说明研究区域内Cd元素应是重点防控的污染元素。从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11种元素的迁移影响作用差异性较大,如Cu元素迁移性和金属有效性在农用地最大,Zn元素在草地中最大;Pb元素在撂荒地中的迁移能力最强,在草地中的金属有效性最大;Cd元素在农用地、草地中的迁移性及金属有效性均较大;Ni、Co元素在草地迁移能力最强,金属有效性在4种土壤中相当。草地是多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或金属有效性最强的土地利用类型
  (5)尾砂填埋模拟研究
  从迁移时间看,Cu、Zn、Pb、Cd发生明显迁移的时间分别是12、6、6、3个月,迁移能力顺序为Cd>Pb/Zn>Cu;从迁移距离看,水平方向Cu、Zn、Pb、Cd迁移能力符合Zn/Pb>Cu/Cd,垂直方向迁移能力符合Cd>Zn>Cu>Pb;从迁移速率分析,水平和垂直迁移能力均符合Cd>Pb>Zn>Cu规律。从迁移方位分析,受到正南方向的汉江河的影响,SE、S、SW是迁移最为明显的3个方位;从迁移发生时间、迁移距离、速率等层面分析的迁移能力排序结果有较大差异。
  (6)陕南金属尾矿区土壤重金属迁移数学模型
  模拟实验的重金属迁移模型:Cu、Zn、Pb和Cd四种元素迁移量与距离R、深度H和迁移时间T的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水平,补充了实地调研中不能反映的“重金属迁移的先后顺序”和“迁移速率”规律,该模型反映尾砂重金属向土壤迁移的初始阶段,代表微观的、较理想化的重金属迁移预测模型;实地调研的重金属迁移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因素的方案B比A方案更能客观、详尽的模拟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趋势,B方案模型证实了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重金属的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重金属含量与距离D、高差H、砂粒So、粘粒S2也呈现出明显相关性,该组模型反映了尾矿库区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的发展阶段,代表较为宏观的、客观实际的重金属迁移预测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