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陕南秦岭山区矿山环境损害评价
【6h】

陕南秦岭山区矿山环境损害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条件

2.2社会经济条件

2.3资源储存情况

2.4陕南秦岭山区矿山开采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

2.5本章小结

3矿山环境损害评价体系构建

3.1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

3.2确定评价指标

3.3指标量化

3.4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3.5 本章小结

4陕南秦岭山区矿山环境损害评价

4.1选择评价模型

4.2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体系

4.3物元可拓模型评价体系

4.4对比评价与分析

4.5本章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论文的主要结论

5.2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1

附 录2

展开▼

摘要

针对陕南秦岭山区的矿山环境损害,选取4个市86个不同矿种矿山,在实地调查与取样的基础上,对矿区主要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和分析。通过实验宣样品检测和研究区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水体及土壤污染较为突出,选取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如各类地质灾害、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占用等作为评价指标。对选中的指标构造层次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计算,并对不易定量的指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标准进行定性赋分,量化指标数据。分别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物元可拓模型,将秦岭山区矿区环境损害划分为轻度损害、中度损害、重度损害三个等级,计算各指标对模型的隶属度,通过权重系数与隶属度的模糊运算确定评价等级,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结论。论文主要结论如下:
  (1)矿区关键的环境损害问题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主要是矿区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生态方面,开采破坏植被和含水层,加剧了水土流失:地灾方面则以崩塌和滑坡为代表;
  (2)在矿区环境损害评价中,植被破坏对陕南矿区环境损害的贡献值最大,达到了0.24,其次分别为泥石流、水土流失、水资源破坏、地面塌陷、水体重金属污染、土地占用与破坏、滑坡和土壤重金属污染,崩塌(0.02)对环境损害的影响最小;
  (3)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物元可拓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一致,为中度损害,相互印证了彼此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