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发展规模及模式研究——以乌苏为例
【6h】

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发展规模及模式研究——以乌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2西北干早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3乌苏市环境承载力分析

4基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乌苏市城镇发展规模及发展模式的确定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受损后自我恢复不易,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西北干旱地区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合理规模的确定和适宜发展模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加速了环境退化。环境承载力就是在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基础下寻求一种最佳的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研究环境承载力,可以促进符合可持续的社会和环境的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整合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框架,能够把环境的可持续性纳入城市规划之中。
   本文从城市规划工作的需要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区域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文献整理和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了针对西北干旱地区小城镇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应用该模型的分析结果结合小城镇其他定性分析确定了西北干旱区小城镇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发展规模和城镇发展模式。
   出于明确城镇未来发展规模的需要,分析研究区域整体的环境承载力闭值是很有必要的。建立在区域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的城镇发展规模的确定不仅仅是传统规划意义上的人口发展规模,还包括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通过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还可以揭示出区域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
   针对市域内各地域单元发展模式的选择,文中提出了一种相对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可以评价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相对环境承载力的强弱,并能分析出各个地域单元之间的发展环境条件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再结合各地的其他条件,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各地的发展模式。文中以乌苏为例,结合环境承载力为各乡镇选择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