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基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研究
【6h】

陇州社火传承与传统村落空间保护——基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动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理论研究现状

1.4研究对象的界定

1.5研究内容及框架

1.6研究方法

2. 陇县基本环境的研究

2.1陇县概况

2.2陇县村落现状与思考

2.3本章小结

3. 以陇州社火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3.1概述

3.2社火的起源与演变

3.3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

3.4 陇州社火在村落空间中的活动

3.5陇州社火的统筹及传习

3.6本章小结

4. 以陇县传统乡村村落空间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4.1概述

4.2村落整体空间形态

4.3参与社火仪式的聚落因素

4.4村落中传统院落形态

4.5本章小结

5. 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保护

5.1概述

5.2社火仪式空间的保护

5.3社火传习场所的保护

5.4村民生活空间的保护与改善

5.5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展开▼

摘要

陇州社火作为一项民间自发举行的具有祭祀,祈福意义的节庆狂欢表演活动,有着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陇州社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陇县地区的传统村落,发展于传统村落,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且使村落的文化厚重且愈加鲜活。陇县传统村落与陇州社火分别为陇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相互融合、辅牙相倚。
  本文通过对陇州社火演艺及传承和陇县传统村落空间相依托关系的论述,提出对陇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共生性保护的概念。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借鉴和研究。文中阐述陇州社火的起源与演变、表演形式,并对陇州社火在传统村落空间中的仪式与活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后半部分以黄花峪村李家下村为传统村落典型样本,从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形态、参与社火仪式的聚落因素以及传统院落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在陇洲社火影响下的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最后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析后,提出对陇州社火与陇县传统村落进行共生保护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力图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
  总结全文,本文以非物质性的陇州社火与物质性的传统村落空间相互支撑的关系作为一个命题来调查和研究,对陇州社火的传承和与其对应的传统村落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