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评价与约束机制研究
【6h】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评价与约束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陈岩:博士论文

img-106105836

展开▼

摘要

高等教育是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要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市场机制作为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亟待深入,需要进一步挖掘资源配置的价值和潜力。如何有效地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既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目标之一。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研究基于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和现状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利用某省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实况对他们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出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影响最大的关键指标,并推及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比较研究表明,资源配置的主体由单一逐步走向多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成果,不但为建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约束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论文的要点如下: (1)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与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英、美等国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明晰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方向是:转变政府的职能,政府主要运用立法、拨款、信息服务、质量监控、评估监督等行政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管理;逐步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构建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配置、公共评价和教育公平等为基础,分析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提出了评价方法和量化模型;通过资源配置的行为结构分析,提出了评价的目的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的评价体系;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把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知识资源、科研资源作为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的客体,构建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评价指标和38个三级评价指标。并选取河南省2008-2012年的有关数据,利用改进信息熵的蚁群聚类分析法、CRITIC权重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构建的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了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教师人数、博士点数、省级重点实验室等是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因素。 (3)构建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GMAE”约束分析模型。在美国教育家克拉克提出的政府权力(政府)、学术权威(大学)和市场(社会)三因子作用的“三角协调模式”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公共评价作为“第四种力量”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影响力逐渐凸显,成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对称信息的供给以及道德规制的引导等方式,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4)建立了高等教育优化资源配置约束机制。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约束机制分为外生性的约束机制(政府和学术),内生性的约束机制(市场和公共评价)。政府约束力量的规制性作用,主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来实现;大学约束力量的学术性作用,主要通过资源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市场约束力量的基础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需求关系来决定政策制定、专业设置和资金的流向。 (5)提出了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顶层制度设计,坚持公平公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建立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择优聘用、科学评价、有效激励、合理流动的人力资源机制;建立政府拨款为主、学校自筹为辅、学生个人分担、社会积极参与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体制;通过项目配置、市场竞争、资源共享、效益评价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有效配置物力资源配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