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体间性视域下“霍桑实验”中的非正式组织研究
【6h】

主体间性视域下“霍桑实验”中的非正式组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3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1.4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2.主体间性理论的管理学意义

2.1主体性哲学“神话”的没落

2.2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现象学转向

2.3主体间性对管理哲学思想的启示

3.“霍桑实验”与“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提出

3. 1“霍桑实验”第一、二阶段的失败

3.2梅奥的参与和“霍桑实验”的改变

3.3“霍桑实验”第四阶段的成果:“非正式组织”的发现

3.4梅奥团队关于“霍桑实验”的管理学结论

4.“非正式组织”的主体间性阐释

4.1“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变迁及理论发展

4.2对非正式组织的科学主义哲学解析

4.3对非正式组织的人本主义哲学解析

4.4“人性”的主体性预设下非正式组织哲学解析存在的问题

4.5从主体间性看“霍桑实验”中的“非正式组织”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主体性哲学思想历经了苏格拉底、柏拉图时期的复苏,历经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和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胡塞尔的“先验自我”而达到顶峰。胡塞尔通过与“他人”意识的交流构建出主体间性哲学,而海德格尔则用“此在”与“共在”使主体间性哲学达到高峰。而管理学从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的转变暗含了从主体性管理到主体间性管理的本体论转向。
  非正式组织是哈佛大学梅奥团队在霍桑实验中正式发现并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霍桑实验持续了八年之久,经历了初期的失败后,梅奥带领哈佛大学团队介入,并将人纳入实验研究的范围。最终梅奥团队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不是“机器的附属”,也不仅是“经济人”,还应是“社会人”。梅奥对人际间关系的关注,使得管理学从古典的主体性管理步入主体间性管理。对非正式组织既可以用科学主义哲学解读,也可以用人本主义哲学解读,但只以传统“人性论”的角度理解梅奥的管理哲学还是稍显片面。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是解读霍桑实验中非正式组织的一条哲学路径。“共在”是非正式组织中人们的存在方式,工人们在正式组织中“操劳”势必也会在非正式组织中“操持”。虽然海德格尔对作为“常人”的非本真性无可奈何,但梅奥一直在强调管理者要正视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层面。在企业中,员工协同一致才能促使工作效率提高,领导者应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客观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用智慧去维持正式组织需要的效率与非正式组织需要的情感之间的平衡,使得企业员工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增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