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沁河流域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构建研究
【6h】

沁河流域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国内外绿道发展现状及绿道研究进展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技术路线

2相关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

2.1绿道的相关理论

2.2相关案例分析

2.3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的提出

2.4小结

3沁河流域中游自然环境和古村镇资源现状分析

3.1沁河流域现状概述

3.2沁河流域中游自然环境现状及问题

3.3沁河流域中游人文资源现状及问题

4沁河流域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构建方法研究

4.1规划思路

4.2沁河流域中游景观资源整合性保护与修复策略

4.3沁河流域中游景观资源空间分布与交通联系

4.3自然景观资源与古村镇文化景观资源的整合叠加

4.4整合型绿道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4.5小结

5沁河流域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规划设计

5.1沁河流域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总体规划

5.2县域尺度绿道规划——以阳城县为例

5.3绿道规划节点设计——以郭峪村为例

6结论与讨论

6.1研究结论

6.2研究创新点

6.3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古村镇景观资源丰富,面对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研究如何可持续性地开发利用这些景观资源,探寻一条能综合解决各方面问题的适宜途径对古村镇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而通过引入绿道的理念,来进行生态修复和文化资源的系统化整合是一种有效策略。
  沁河流域周边散布着众多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原始森林景区、历史文化村镇及明清古堡群等,其生态地位及文化价值均极为重要。本论文选取沁河流域自然景观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密集的中游作为本文研究范围。首先在对绿道相关概念、国内外绿道典型案例分析借鉴和对相关理论文献研究整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构建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的初步构想,并总结其概念、特征及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沁河流域中游自然环境和古村镇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分别阐述其分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然环境和古村镇资源的整合性保护与修复策略,以及整合型绿道的构建方法和规划思路,并通过构建生态修复网络和文化遗产串联网络,将二者叠加整合,形成概念性框架。利用现有路网进行优化,最终得出沁河流域古村镇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系统。在具体案例设计部分,分别针对三种尺度的绿道进行规划设计,包括沁河流域中游绿道总体规划、以阳城县为例的县域尺度绿道规划及以郭峪村为例的村镇绿道节点设计。
  通过该绿道把以往点状分布于沁河流域中游周边的自然景区和文化遗存转变成了具备综合效益的文化景观整合型绿道系统。为其他古村镇文化遗产整合、景观生态修复,以及发展特色古村镇作示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